首页> 文言文> 杜牧《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牧《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5-09-05 10:30:02

杜牧《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牧的《赤壁怀古》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怀古抒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本文将从原文、译文、注释、创作背景、作品解析、鉴赏范文及考试重点等方面进行全面解读。

原文

《赤壁怀古》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折断的戟沉埋在沙中,铁器尚未完全锈蚀,

我将它磨洗后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倘若东风不给予周瑜便利,

铜雀台的春色深处便会锁住二乔。

注释

折戟沉沙铁未销:折断的戟埋在沙中,铁器尚未完全锈蚀。戟,古代兵器;销,锈蚀。

自将磨洗认前朝:亲手磨洗后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将,拿;磨洗,打磨清洗。

东风不与周郎便:如果东风不给予周瑜便利。周郎,指周瑜;便,便利。

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的春色深处便会锁住二乔。铜雀,铜雀台,曹操所建;二乔,大乔和小乔,东吴美女。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抒发对时局的感慨。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杜牧通过怀古,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两句写发现古战场的遗物,后两句假设历史的不同结局。

2. 语言:简洁凝练,富有历史感。

3. 思想:通过历史事件的假设,表达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4. 艺术特色: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历史的偶然性。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杜牧的《赤壁怀古》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折戟沉沙”这一细节,引发对历史的深思。诗人假设东风不助周瑜,历史将改写,铜雀台中将锁住二乔。这种假设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偶然性,也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历史事件结合,突出了历史的不可预测性。

范文二

杜牧在《赤壁怀古》中,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顾,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诗中的“折戟沉沙”象征着战争的残酷,而“铜雀春深锁二乔”则暗示了历史的另一种可能。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怀古诗中的佳作。

关于《赤壁怀古》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与读音:折戟(zhé jǐ)、铜雀(tóng què)、二乔(èr qiáo)。

2. 文学常识:杜牧,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3. 知识要点: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4. 意象意境:折戟沉沙象征战争的残酷,铜雀台象征权力的欲望。

5. 知识全解:诗中通过假设历史的不同结局,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折戟:__________

(2)铜雀:__________

答案:

(1)折断的戟,古代兵器

(2)铜雀台,曹操所建

解析:联系诗句理解词义,不可望文生义。

二、主旨理解

1、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答:表达了历史的偶然性,如果东风不助周瑜,历史将改写。

解析:通过假设历史的不同结局,表达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三、比较鉴赏

题目:《赤壁怀古》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在立意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杜牧的诗通过假设历史的不同结局,表达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苏轼的词则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绘,抒发对英雄人物的仰慕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解析:两首诗都借赤壁之战怀古,但立意角度不同。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通过“折戟沉沙”这一细节,引发对历史的深思,为后文的假设做铺垫。

解析:细节描写生动,富有历史感。

五、拓展运用

题目: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运用于现实生活,可以论证什么观点?

答案示例:历史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偶然因素,人们应当珍惜当下的机遇,把握命运的主动权。

解析:引用古诗需结合主题,说明其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