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文> 《阿房宫赋》杜牧骈文豪华之作原文及典雅翻译

《阿房宫赋》杜牧骈文豪华之作原文及典雅翻译

时间:2025-10-21 11:19:01

《阿房宫赋》杜牧骈文豪华之作原文及典雅翻译

引导语:杜牧《阿房宫赋》以铺陈华美的骈文笔法,揭露秦朝奢靡亡国的历史教训,兼具文学震撼力与政治讽喻性。本文提供原文、白话翻译及深度解析,助读者领略唐代批判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

原文

《阿房宫赋》

唐·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译文

六国灭亡,天下统一。蜀地山林砍秃,阿房宫才建成。

覆盖三百多里地,遮蔽天日。从骊山向北建构再向西转折,直通咸阳。

渭水和樊川水波荡漾,流入宫墙。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

走廊如绸带回绕,飞檐像鸟嘴高啄。依凭地势,结构交错。

盘旋曲折,如蜂房似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万座院落。

注释

【六王毕】六国君主:齐、楚、燕、韩、赵、魏。毕:完结。

【蜀山兀】兀(wù):光秃。指砍尽蜀地林木建宫。

【钩心斗角】建筑术语,指宫室结构参差交错。后比喻用尽心机。

【蜂房水涡】比喻建筑密集如蜂巢,回旋似水涡。

创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年间大兴土木,杜牧借秦始皇建阿房宫事讽喻时政。此文作于825年,作者时年23岁,以青年锐气直指统治者穷奢极欲之弊。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采用"建筑铺陈-宫廷生活-议论讽喻"三层递进,骈散结合。

2. 语言艺术:善用比喻("蜂房水涡")、夸张("三百余里")与排比("五步一楼")。

3. 思想内核:提出"族秦者秦也"的深刻命题,强调民生决定政权存亡。

4. 历史价值:开创辞赋批判现实的新传统,与《过秦论》形成跨时空呼应。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杜牧以建筑美学承载政治哲思。开篇"六王毕"四句如斧劈石,十二字浓缩秦灭六国到自掘坟墓的全过程。写宫墙"隔离天日"的压迫感,实喻统治阶层与民众的隔绝状态。最精妙处在于将建筑空间的"钩心斗角"升华为人性隐喻,暴露出权力结构的扭曲本质。

范文二

赋中数字运用极具张力。"三百余里"的横向铺展,"几千万落"的纵向叠加,构建出令人窒息的巨物空间。但杜牧真正要展现的是数字背后的代价:"奈何取之尽锱铢"的掠夺,"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的荒诞。这种数量级对比,使批判力度穿透千年。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骊山(lí)、囷囷(qūn)、锱铢(zī zhū)

2. 文学常识:杜牧"小李杜"之称、唐代讽喻赋的发展

3. 艺术手法:空间描写中的透视法、骈文对仗的变格运用

4. 核心意象:"楚人一炬"的毁灭意象、"后人哀之"的循环史观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廊腰缦回:__________

(2)杳不知其所之也:__________

答案:

(1)如缦带般曲折

(2)深远不见踪影

二、主旨理解

题目:"秦人不暇自哀"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案:揭示统治者沉溺享乐时已埋下祸根,警醒后人需以史为鉴。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阿房宫赋》与《过秦论》的批判角度差异。

答案:贾谊侧重政策失误分析,杜牧聚焦奢靡生活的腐蚀性,前者重制度批判,后者重人性警示。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戍卒叫,函谷举"论证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答案示例:说明基层动荡可能引发政权崩溃,强调治国需重视民生细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