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文> 《醉翁亭记》欧阳修山水名篇原文及典雅翻译

《醉翁亭记》欧阳修山水名篇原文及典雅翻译

时间:2025-10-18 10:57:01

《醉翁亭记》欧阳修山水名篇原文及典雅翻译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以滁州山水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寄情自然的豁达胸怀。文章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散文的独特魅力。

原文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滁州四面都是山。西南方向的山峰尤为秀丽,远远望去,树木葱郁,山色幽深,那就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原来是酿泉从两座山峰之间流出。山路曲折,峰回路转,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般立在泉水边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僧人智仙。给亭子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自己。太守与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不多就醉了,而且年纪最大,所以自称“醉翁”。醉翁的乐趣不在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快乐,是心中所得,寄托在酒中罢了。

注释

1. **环滁皆山也**:滁州四面环山,点明地理环境。

2. **蔚然**(wèi rán):草木茂盛的样子。

3. **酿泉**:泉水清澈甘甜,适合酿酒,故称“酿泉”。

4. **翼然**(yì rán):形容亭子像鸟儿展翅欲飞的样子。

5. **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写饮酒,实则表达对山水的热爱。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滁州。他在滁州期间,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写下《醉翁亭记》,借以抒发政治失意后的旷达情怀。

作品解析

1. **结构清晰**:先写景,后叙事,最后抒情,层次分明。

2. **语言精练**:多用短句,节奏明快,如“环滁皆山也”。

3. **情感真挚**:表面写山水之乐,实则暗含政治抱负与人生感慨。

4. **艺术特色**:善用比喻(“翼然”)、拟人(“山水之乐”)等修辞,增强表现力。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醉翁亭记》以滁州山水为背景,展现了欧阳修被贬后的豁达心境。文章开篇即以“环滁皆山也”勾勒出滁州的地理风貌,语言简洁有力。随后,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琅琊山、酿泉、醉翁亭,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意境。尤其“醉翁之意不在酒”一句,点明主旨,表明作者并非沉溺于酒,而是借山水寄托情怀。全文情景交融,体现了宋代散文的独特魅力。

范文二

《醉翁亭记》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写景,更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欧阳修在政治失意后,并未消沉,而是以山水为伴,与民同乐。文章通过“醉翁”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语言上,多用短句,节奏明快,如“峰回路转”“翼然临于泉上”,生动传神。结尾“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既总结全文,又深化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关于《醉翁亭记》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与读音**:蔚然(wèi rán)、翼然(yì rán)、酿泉(niàng quán)。

2. **文学常识**: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3. **知识要点**:文章主旨是借山水之乐抒发政治失意后的旷达情怀。

4. **意象意境**: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等意象,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意境。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蔚然:__________

(2)翼然:__________

答案:

(1)草木茂盛的样子

(2)像鸟儿展翅的样子

二、主旨理解

题目:“醉翁之意不在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面写饮酒之乐,实则表达对山水的热爱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作用。

答案: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表明作者将山水之乐寄托于酒,深化了超然物外的主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