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文> 《诫子书》诸葛亮家训智慧篇原文及深度翻译

《诫子书》诸葛亮家训智慧篇原文及深度翻译

时间:2025-10-16 09:19:01

《诫子书》诸葛亮家训智慧篇原文及深度翻译

引导语:诸葛亮《诫子书》是中国古代家训名篇,以简练语言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处世的智慧。本文提供原文、精准翻译、创作背景及多角度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其思想精髓。

原文

《诫子书》

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需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飞逝,意志随岁月消磨,

最终如枯枝败叶般凋零,大多对社会毫无贡献,

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潦倒的居所,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注释

澹泊(dàn b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

淫慢:放纵懈怠。淫,过度;慢,怠惰。

险躁:轻薄浮躁。险,轻浮;躁,急躁。

枯落:比喻人年老志衰,如树木枯槁凋零。

接世:接触社会,贡献社会。

穷庐:简陋的房屋,指贫寒的处境。

创作背景

诸葛亮晚年北伐前夕写给幼子诸葛瞻的家书。时值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54岁,深感生命有限,将毕生智慧浓缩为86字家训。这既是教导独子,也是蜀汉丞相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采用"总-分-总"模式,先提出"静""俭"核心,再分述学习与修身关系,最后警示虚度后果。

2. 语言艺术:多用对偶句式,"非...无以..."双重否定增强说服力,动词"驰""去"生动表现时间流逝。

3. 思想内涵:融合儒家修身观与道家静修思想,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实践的辩证统一。

4. 教育智慧:将抽象道德训诫具象化,通过"枯落""穷庐"等意象强化警示效果。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诫子书》最动人处在于其紧迫感与真挚情。开篇"夫君子之行"五字如金石坠地,奠定庄重基调。诸葛亮以"静""俭"为纲,实为对乱世浮华的反思。文中连续四个"非...无以..."构成排比,如层层剥笋,揭示修身治学的内在逻辑。结尾"悲守穷庐"的想象,不是简单的恐吓,而是父亲对儿子最深切的忧虑。这种将家国情怀融入血脉亲情的表达,正是中国士大夫家训的独特魅力。

范文二

从文学角度看,《诫子书》堪称微型议论文典范。86字中既有论点(静俭修身)、论据(学与志的关系)、论证(正反对比),还有结论(虚度后果)。"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八字,将抽象的时间概念转化为具象的奔马意象,与孔子"逝者如斯"异曲同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澹泊明志"四字,后来演变为成语,这种语言的高度凝练性,正是诸葛亮"每言必中"政治智慧的文学投射。

关于《诫子书》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澹泊(dàn bó)、淫慢、险躁、枯落、穷庐

文学常识:中国第一部系统家训是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此文开短篇家训先河

名句默写:"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思想主旨:阐述静心修身、勤俭养德对治学成才的重要性

艺术特色:对偶工整、比喻生动、说理透彻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澹泊:__________

(2)淫慢:__________

答案:

(1)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

(2)放纵懈怠

二、主旨理解

题目:《诫子书》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阐述了什么道理?

答案:说明学习与志向的辩证关系,既要通过学习拓展才能,也要有坚定志向引导学习方向。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将时间比作奔马,形象表现青春易逝;"驰""去"两个动词形成动态画面,强化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四、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诫子书》与《颜氏家训》的语言风格差异。

答案:诸葛亮言简意赅,多用对偶和警句;颜之推则详尽平实,善用事例说理。前者如格言集锦,后者似长辈谈心。

五、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现实谈谈"淫慢则不能励精"的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当代社会诱惑众多,若沉迷娱乐、懈怠放纵,就会丧失进取精神。这句话警示我们要克制欲望,保持专注,尤其在学业和事业关键期更需自我约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