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露节气的诗:10首经典古诗赏析及创作背景
当白露悄然凝结于草尖,天地间便铺开一幅清泠的画卷。这个以露为名的节气,自古便是诗人笔下的灵思源泉。十首穿越时光的经典之作,或写物候更迭,或抒羁旅愁思,将白露的凉意与诗心的温热交织成永恒的文学印记。
1、《月夜忆舍弟》
杜甫〔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乾元二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战乱中与兄弟离散。诗中“露从今夜白”既是节气实录,更是情感投射——寒露凝结如思亲之泪,月色澄澈似故园之梦。白露在此成为时空的双重坐标:既标记着物候转折的客观时刻,又丈量着诗人与亲人的心理距离。杜诗以凝练五律承载沉郁顿挫之情,寻常节气意象经史笔点染,顿成时代离乱的缩影。
2、《蒹葭》
诗经·秦风〔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首上古歌谣开创了白露意象的文学传统。芦苇丛中凝结的露珠,在晨曦中化为霜华,既是秋季清晨的真实景象,又隐喻求而不得的怅惘。诗中白露与“伊人”形成微妙呼应:露珠易逝如可望不可即的恋人,霜色清冷似无果而终的爱情。《诗经》重章叠句的咏叹中,白露从自然现象升华为永恒的情感符号,奠定后世悲秋文学的基调。
3、《南湖早春》
白居易〔唐代〕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此诗作于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期,表面写早春景象,实则暗含时序错位之叹。“翅低白雁飞仍重”句,以雁羽沾露的沉重姿态,暗喻自身处境。诗人将白露未晞的湿润感融入视觉画面,禽鸟的笨拙飞行与自己的病弱身躯形成双重映照。白诗素以通俗见长,此篇却通过精微物候观察,构建起自然生态与生命状态的隐喻系统。
4、《白露》
杜甫〔唐代〕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此诗展现杜甫草堂生活的闲适片段。首联“白露团甘子”以特写镜头捕捉露珠悬于柑橘的晶莹瞬间,与“散马蹄”的动势形成静动相谐之美。诗人通过露珠折射出完整的田园生态:园圃、江船、游鱼、归鸟共同构成秋日交响曲。尾联“幽径恐多蹊”的微妙转折,将节气愉悦引向对世路艰险的隐忧,体现杜诗一贯的沉郁底色。
5、《衰荷》
白居易〔唐代〕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此诗体现其“观空”哲学。不同于常人对残荷的哀叹,诗人从白露浸染的枯荷中发现永恒之美——露珠加速了花瓣的凋零,却赋予其晶莹的临终仪态。诗中“萧条境”实为禅意之境,衰荷在风露中展现的生命轮回,恰是诗人参透荣枯的物证。白露在此既是摧折万物的自然力量,又是启迪哲思的视觉媒介。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宋代〕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此诗虽未直言白露,但“秋夜迎凉”的创作情境与节气紧密关联。陆游将个人悲愤注入山河意象,黄河、华山的气魄反衬遗民泪水的渺小。白露时节的凉意被转化为历史寒意,“泪尽”二字与节气露珠形成残酷对照——自然界的露水年年新生,而中原百姓的泪水却已流干。放翁以雄浑笔力打破悲秋传统,使节气诗承载家国情怀。
7、《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宋代〕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将白露意象融入婉约词境,“兰泣露”的拟人笔法赋予植物以贵族气质。词中白露不仅是秋季物候,更是情感载体:烟笼菊花的朦胧美,兰草垂露的哀矜态,共同构建出离愁的视觉空间。下阕“西风凋碧树”的陡转,使白露时节的温和凉意骤变为凛冽秋声,体现宋代士大夫对节气变迁的细腻感知。
8、《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唐代〕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借白露时节的阴郁天气,书写绵长思念。诗中“秋阴不散”造成露化为霜的延迟,这种物候异常恰似阻隔相思的重重城池。末句“枯荷听雨”成为经典意象——白露浸润后的残荷构成天然乐器,雨滴敲击声既是自然韵律,又是心灵回响。义山诗特有的朦胧美,在此与节气特有的湿润质感完美融合。
9、《早秋宿田舍》
曹邺〔唐代〕
涧草疏疏萤火光,山月朗朗枫树长。
南村犊子夜声急,应是栏边新白霜。
曹邺以画家视角捕捉白露夜景。萤火与月光构成冷暖光源,草间露珠折射出星芒效果。“新白霜”的推测笔法尤见匠心:从牛犊不安的啼声中,诗人感知到初霜降临的细微变化。全诗将节气特征转化为视听通感,唐代田园诗的写实传统在此达到新高度——白露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闻可触的生命体验。
10、《赋得白露为霜》
虞世南〔唐代〕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此诗虽借用李白《玉阶怨》意象,但赋予白露新的哲学意味。诗人通过“露→霜→水”的物态变化链,暗喻时光流逝的无情法则。水晶帘的透明质感与秋月的澄澈光辉,共同构成冰晶般的审美空间。虞世南作为初唐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