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诗精选:8首描写极寒天气的经典诗词
当大寒的凛冽之风掠过枯枝,天地仿佛被冰封成一幅素白画卷。古人以诗为刃,剖开严寒的表层,露出内里的生命韧性与诗意暖意。这八首诗词,或写雪锁千山,或记霜凝瓦甍,皆是文人对极寒的深刻凝视,更是对岁末时光的深情咏叹。
1、《苦寒吟》
孟郊〔唐代〕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苦调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孟郊此诗以凝练笔触勾勒出大寒时节的极致严寒。"天寒色青苍"开篇即定下冷色调,北风呼啸如哀嚎,枯桑更添萧瑟。"厚冰无裂文"暗喻寒气之深重,连冰层都冻得毫无裂纹。后四句转入人事,"敲石不得火"写尽取暖之艰难,"壮阴夺正阳"则暗含阴阳失衡的哲学思考。全诗以"苦调"作结,将寒士的生存困境与节气特征交织,体现中唐诗人对底层生活的深刻体察。
2、《大寒出江陵西门》
陆游〔宋代〕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互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放翁此诗记录大寒时节的行旅见闻。首联"淡日寒云"的天气描写,精准捕捉冬日云霭吞吐阳光的朦胧感。"重裘藏手"的细节,与孟郊"敲石不得火"异曲同工,皆写御寒之态。颈联动物意象尤为精妙:狐兔投莽显畏寒之态,牛羊散村见民生之艰。尾联"岁穷游子"四字,将节气物候与人生境遇勾连,体现南宋士人在国运衰微时的典型心境。
3、《大寒》
左河水〔当代〕
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
当代诗人左河水以全新视角诠释大寒。前两句承袭古典写法,"蜡树银山"用比喻展现冰挂奇观,"朔风独啸"拟人手法尽显北风桀骜。后两句笔锋陡转,借老农视角道出"瑞雪兆丰年"的农耕智慧。"犹喜"二字打破传统悲寒基调,体现现代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全诗在古典意象与现代思维间建立桥梁,展现节气文化的当代传承。
4、《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苏轼〔宋代〕
春雨如暗尘,春风吹倒人。东坡数间屋,巢子谁与邻。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相对不言寒,哀哉知我贫。
东坡此诗虽未直言大寒,但"敛败絮""郁生薪"等细节透露出极寒背景。诗人以白描手法写陋室贫况,与巢三"相对不言寒"的场景,反而透出超越物理温度的精神暖意。这种"以贫写寒"的笔法,与杜甫"布衾多年冷似铁"有相通之妙,体现宋代文人安贫乐道的生命态度。末句"哀哉知我贫",将节气体验升华为对人生境遇的哲理思考。
5、《大寒夜坐》
文徵明〔明代〕
独坐高斋夜气凝,纸窗霜重月华澄。砚池冰合毫锋涩,炉火香销酒力微。万木风号惊旅梦,一灯人语隔禅扉。岁残偏觉光阴速,坐看寒更转玉徽。
明代文人笔下的节气夜坐充满禅意。"纸窗霜重"与"砚池冰合"构成双重寒冷意象,书斋器具的冻结暗示创作困境。"万木风号"与"一灯人语"形成宏大与微渺的对比,凸显人在自然前的孤寂。尾联"坐看寒更"的静观姿态,体现明人将节气体验内化为精神修行的特点。全诗以书斋为中心,构建出封闭而深邃的寒夜意境。
6、《大寒早行》
石介〔宋代〕
霜重晨檐滴,风高夜漏闻。乱山残雪在,孤戍断烟分。客路惊寒色,乡心逐冻云。前村有沽酒,聊以慰辛勤。
石介此诗紧扣"早行"主题,五联十句皆含寒意。"霜重""风高"从听觉切入,"乱山""孤戍"在视觉上拓展空间。颈联"惊寒色""逐冻云"巧妙将物理寒冷转化为心理感受,体现宋诗理趣。末联沽酒慰勤的转折,既符合行人实际需求,又暗含"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边塞诗传统,展现节气与羁旅主题的完美融合。
7、《大寒呈张守》
刘子翚〔宋代〕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刘子翚以幽默笔调写大寒闭户的窘境。"切云冠"与"容膝室"形成夸张对比,高冠才士困于狭小空间,构成喜剧张力。后四句连用"悬车""罢驭"典故,表面写御寒不出,实则暗喻政治上的退隐。结句"拂麈取编"的读书场景,将节气限制转化为精神自由的契机,体现理学家"格物致知"的生活哲学。
8、《大寒》
陆游〔宋代〕
大寒雪未消,闭户我初归。稚子争窥户,饥鸦自下帷。老盆注浊酒,破案堆残棋。岁晚家何处,因风一涕洟。
放翁晚年之作,将大寒与人生暮年双重寒意叠加。"稚子窥户"与"饥鸦下帷"的生动对照,既写实景又含象征。"老盆浊酒""破案残棋"的衰颓意象,与首联"闭户"形成闭环结构。尾联"因风一涕"的迸发,突破前文克制,将节气之寒彻底转化为生命之恸,展现南宋遗民诗人最深沉的家国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