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冬至节气诗大全:10首描写冬至的唐宋诗词精选

冬至节气诗大全:10首描写冬至的唐宋诗词精选

时间:2025-09-17 17:00:03

冬至节气诗大全:10首描写冬至的唐宋诗词精选

冬至的寒风掠过庭前枯柳,古人以诗笔为针线,将天地寂寥与人间温情缝进岁月的锦囊。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立的节点,冬至不仅是阴阳转换的临界点,更承载着"亚岁如年"的礼俗记忆。这些唐宋诗词,或描摹飞雪闭门的孤清,或记录葭灰测晷的智慧,亦或抒写围炉夜话的暖意,让千年后的我们仍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节气脉搏。

1、《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唐代〕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作于白居易羁旅邯郸驿站时。诗人以"抱膝灯前"的剪影起笔,冬至夜独有的漫长与寂寥,在孤灯与身影的互文中被无限放大。唐代冬至有"守夜"习俗,家人需彻夜团聚以迎阳气复苏,而"说着远行人"的想象,将故乡亲人的牵挂与游子的羁愁绾结成结。白乐天善用家常语写深情,末句以虚写实的手法,使千里之外的温暖与眼前的清冷形成微妙共振,正是其"浅切平易"诗风的典型体现。

2、《冬至》

杜甫〔唐代〕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杜甫此诗写于漂泊西南时期。开篇"长为客"三字奠定沉郁基调,冬至作为"日南至"的天文特征,反衬诗人"天边"漂泊的孤绝。"杖藜雪后"与"鸣玉朝来"形成寒士与权贵的尖锐对比,丹壑雪景的冷寂与紫宸玉鸣的喧闹,构成空间与阶层的双重撕裂。尾联"心折"化用《楚辞》"魂一夕而九逝",将节令引发的乡愁推向极致。全诗以冬至为经纬,交织着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对民间疾苦的关切,展现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3、《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苏轼〔宋代〕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元丰五年苏轼在黄州作此诗。起句"井底微阳"暗合《周易》"地雷复"卦象,冬至阳气始生却未显现的物候特征,与诗人贬谪中的心境形成隐喻同构。"寒雨湿枯荄"的意象群,既写实又象征政治寒流中士人的生存状态。后两句突发奇想,以自嘲口吻凸显不合时宜的孤高,将赏花人的趋时与探梅者的孤傲并置。苏轼善于在节气诗中注入哲理思考,此诗通过冬至物候与人生境遇的互文,完成对逆境中超然姿态的诗意建构。

4、《冬至宿杨梅馆》

白居易〔唐代〕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此诗展现白居易作为"吏隐者"的冬至体验。"十一月"与"三千里"的时空对举,强化了节令的漫长与羁旅的辽远。杨梅馆的独宿情境中,"冷枕单床"的器物书写承载着身心双重的寒意。诗人将冬至夜"阴极之至"的天文特性,转化为个体生命中的孤独峰值体验。白诗特有的"直白叙事中见深致"的艺术特色,在此表现为对病榻细节的克制描写,却让读者从"一病身"的平淡陈述中,触摸到士大夫在宦游与健康双重困境中的真实温度。

5、《冬至夜作》

韩偓〔唐代〕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驿骑不辞风雪里,寿阳公主送春来。

韩偓此诗记录唐代宫廷冬至习俗。首句"葭灰动"源自古代候气法,将葭莩灰置于律管测地气变化,是冬至最具科技诗意的意象。"南枝早梅"既是物候观察,又暗用《荆州记》陆凯折梅寄友典故。后两句引入寿阳公主梅花妆的传说,将风雪驿骑与公主送春的想象嫁接,完成从天文测量到人文典故的诗意转换。全诗在四十字内融合科学观察、历史记忆与文学想象,体现晚唐"獭祭鱼"式的用典密丽之风。

6、《辛酉冬至》

陆游〔宋代〕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陆游晚年隐居山阴时所作。首联"日南至"的天文术语与"门寂然"的生活场景并置,呈现老诗人对节气的特殊敏感。"轻过节"与"怯增年"的对仗,将物质清贫与生命焦虑绾合。诗中冬至祭祖的"扶拜"细节,记录南宋民间礼俗的鲜活切片。尾联突发奇想,让梦境提前绕行镜湖探春,在岁暮寒夜中植入温暖的生命期待。放翁善以家常语写深沉意,此诗通过冬至日的琐碎叙事,完成对衰老与乡居生活的诗意观照。

7、《冬至后招于秀才》

王建〔唐代〕

日近山红暖气新,一阳先入御沟春。

闻闲立马重来此,沐浴明年称意身。

王建此诗展现中唐冬至民俗。首句"山红暖气"捕捉冬至后阳气初动的微妙变化,"御沟春"暗指长安宫苑利用地热培育早蔬的宫廷技艺。后两句邀请友人共沐冬至阳气,反映唐代"冬至一阳生,君子道长"的养生观念。诗人将"称意身"的世俗愿望与节气物候相联结,体现中唐士人务实的生活态度。全诗以明快语言记录节气转换中的生命喜悦,与盛唐节气诗的哲理深度形成有趣对比。

8、《冬至》

梅尧臣〔宋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梅尧臣此诗别开生面。诗人从冬至祭扫切入,将"新阳生"的自然规律与"九泉死"的生命终结并置思考。"勾萌"(草木新芽)意象成为生死对话的媒介,既反衬人类"禀命异草木"的无奈,又暗示生命通过祭祀延续的文化智慧。宋人理性思维在此表现为对节气循环与生命线性矛盾的清醒认知,而"一衰一荣"的结语,又在自然规律中寻得某种释然。全诗以朴拙语言承载深刻生死观,体现宋诗"以议论为诗"的典型特征。

9、《冬至日祥风应候》

穆寂〔唐代〕

节逢清景空,占候喜天同。

皎洁凝寒色,氤氲吐庆云。

表祥近自远,垂化聚还分。

宁假笙歌荐,自然兰麝芬。

此诗为唐代应制诗典范。诗人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