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三国励志名篇解析与鉴赏
本文解析《孙权劝学》的原文与翻译,揭示孙权如何以政治家的智慧劝吕蒙学习,展现三国时期重视学识的风气。
原文
《孙权劝学》
(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管事务,不能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注释
当涂:当道,指身居要职。
涉猎:粗略地阅读,广泛学习。
见往事:了解历史。
孰若:谁比得上。
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东吴,重视人才教育。当时吕蒙作为将领,文化水平不高,孙权以自身为例劝其学习,体现君主对下属成长的关怀。
作品解析
1. 结构清晰:劝学-推辞-再劝-接受,四段式推进。
2. 语言质朴:对话形式,简洁有力。
3. 思想深刻:强调学习对为政者的重要性。
4. 艺术特色:通过对比手法突出学习价值。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孙权劝学》展现了一位明君对下属的真切关怀。孙权不以权威压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卿言多务,孰若孤"一句,既表现了孙权的谦逊,又巧妙化解了吕蒙的推辞。这种领导艺术至今仍值得借鉴。
范文二
文章虽短,却蕴含深刻的教育思想。孙权提出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体现了实用主义的学习观。他反对死读书,主张学以致用,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代仍有现实意义。
关于《孙权劝学》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当涂(dāng tú)、涉猎(shè liè)、孰若(shú ruò)
2. 文学常识: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
3. 知识要点:三国时期重视教育的历史背景
4. 意象意境:通过对话展现劝学场景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当涂:__________
(2)涉猎:__________
答案:
(1)身居要职
(2)广泛阅读
二、主旨理解
问:孙权劝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答:强调为政者必须学习,但不必死读书,应当广泛涉猎,了解历史。
三、比较鉴赏
题目:《孙权劝学》与《论语》中"学而时习之"在学习观上有何异同?
答案: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不同在于孙权更注重学习的实用性,《论语》更强调学习的持续性。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卿言多务,孰若孤"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通过反问和对比,既展现了孙权的谦逊,又增强了说服力,使劝学更有力量。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将"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运用于现代学习?
答案示例:说明持续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学习带来的实际益处,鼓励人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