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庄子寓言故事原文及通俗翻译
引导语:本文解析庄子寓言《学弈》,通过弈秋教棋的对比,揭示专注与分心的不同结果,阐述学习需专心的道理。
原文
《学弈》
庄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却总想着有天鹅要飞来,准备拉弓射箭。
虽然他们一起学习,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
注释
弈秋:春秋时期著名棋手。"弈"指围棋,"秋"为人名。
鸿鹄:天鹅,比喻远大的目标。
缴:系在箭上的丝绳。
艺术表现: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专注与分心的不同结果。
情感表达:批评三心二意的学习态度,强调专注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庄子通过寓言阐述哲学思想,此篇出自《庄子·齐物论》,用日常事例说明大道至简的哲理。
作品解析
1. 结构:采用对比手法,先介绍人物,再描述两种学习态度,最后点明结果。
2. 语言:简洁明快,善用动词"听""思""射"等,生动展现人物心理。
3. 思想:阐明学习需要专心致志的道理,具有普遍教育意义。
4. 艺术特色:寓深刻哲理于简单故事,体现庄子寓言的典型风格。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篇寓言以围棋为喻,揭示学习真谛。庄子通过弈秋教棋的日常场景,将抽象的学习态度具象化。"专心致志"与"一心以为"的对比,形象展示专注与分心的差别。结尾"弗若之矣"四字,平实中见深刻,暗示学习效果的根本差异。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是庄子寓言的典型特征。
范文二
寓言中"鸿鹄将至"的意象值得玩味。鸿鹄象征远大理想,却被用作分心的理由,形成巧妙反讽。庄子似乎在告诫:空怀理想而不专注当下,终将一事无成。短短数语,既批评了三心二意的学习态度,又暗含对好高骛远者的规劝,体现了道家注重实际的智慧。
关于《学弈》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弈(yì)、诲(huì)、鸿鹄(hóng hú)、缴(zhuó)。
文学常识:庄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善于用寓言说理。
知识要点:对比手法的运用,寓言的文体特点。
意象意境:鸿鹄意象的双重含义,围棋象征的学习过程。
知识全解:理解"专心致志"与"三心二意"的对比效果。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诲:__________
(2)缴:__________
答案:
(1)教导
(2)系在箭上的丝绳
解析:需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注意古今异义。
二、主旨理解
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三心二意难以取得成效。
解析:通过对比两种学习态度及其结果,揭示专注的重要性。
三、比较鉴赏
题目:《学弈》与《劝学》在说理方法上有何不同?
答案:《学弈》通过寓言故事间接说理,《劝学》直接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前者形象生动,后者逻辑严密。
解析:比较不同文体在表达相同主题时的差异。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的表达效果。
答:生动刻画分心者的心理活动,用具体意象表现抽象的分心状态,增强说服力。
解析:注意意象选择对表达效果的影响。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将《学弈》的道理运用于现代学习?
答案示例:在学习中要排除干扰,专注当下任务,避免被无关想法分散注意力。
解析:结合现实阐释寓言的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