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文>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外交故事原文及精美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外交故事原文及精美翻译

时间:2025-10-11 16:57:0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外交故事原文及精美翻译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经典外交故事,展现了战国时期谋士唐雎以智慧和勇气维护国家尊严的壮举。文章通过生动的对话和戏剧性冲突,揭示弱国外交的智慧与气节。

原文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魏策四》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唐雎对曰:"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安陵君回答:"承蒙大王恩惠,以大换小,实在很好。但这是先王留下的土地,我愿终身守护,不敢交换。"

秦王很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地换安陵,安陵君却不答应,这是为什么?"

唐雎答道:"安陵君继承先王土地而守护它,即使千里之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可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形?"

唐雎回答:"臣未曾听说。"

秦王说:"天子发怒,会横尸百万,血流千里。"

唐雎问:"大王可曾听说过平民发怒?"

秦王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说:"这是庸人发怒,不是勇士发怒。专诸刺杀王僚时,彗星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虹贯穿太阳;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击在宫殿上..."

注释

易:交换,读作yì。

怫然:愤怒的样子,读作fú rán。

布衣:平民百姓的代称。

专诸、聂政、要离: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其事迹被用来比喻壮士之怒。

彗星袭月:古人认为天象与人事相应,此句形容专诸刺杀的壮烈感动上天。

创作背景

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安陵是魏国附庸小国,秦王企图以"易地"为名吞并。唐雎作为安陵使者,面对强秦威胁,以智慧和勇气维护了国家尊严。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采用对话体推进情节,通过秦王与唐雎的三次交锋展现矛盾升级。

2. 语言艺术:善用对比手法,将"天子之怒"与"布衣之怒"并置,突出主题。

3. 思想内涵:歌颂了弱小国家不畏强权的精神,体现了"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

4. 表现手法:运用历史典故增强说服力,通过天象描写渲染悲壮气氛。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唐雎不辱使命》最精彩处在于人物语言的交锋。秦王先以利诱,继以威逼,语气由伪善到暴怒;唐雎则从容应对,先礼后兵,最终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这种语言对抗不仅展现人物性格,更揭示了弱国在外交中如何以智慧维护尊严。文中"彗星袭月"等典故的运用,将个人行为与天地感应相联系,赋予唐雎的言辞以神圣性和震撼力。

范文二

唐雎的形象塑造体现了战国策士的典型特征。他既非一味强硬,也不卑躬屈膝,而是根据情势变化调整策略。面对秦王的"易地"要求,他先以"受地先王"为由婉拒;当秦王威胁时,他则以历史上刺客的事迹相抗衡。这种刚柔并济的外交智慧,正是战国时期弱国求存的生存之道。文章通过人物对话,将抽象的外交策略具象化,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教育意义。

关于《唐雎不辱使命》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

怫然(fú rán):愤怒的样子

免冠徒跣(xiǎn):摘掉帽子光着脚

以头抢(qiāng)地:用头撞地

文学常识: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反映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外交智慧

唐雎是安陵国的谋士,以善辩著称

知识要点:

理解"布衣之怒"与"天子之怒"的对比意义

掌握文中三个刺客典故的出处及作用

意象意境:

"彗星袭月"等天象描写营造悲壮氛围

通过对话展现紧张的外交对峙场面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易:__________

(2)怫然:__________

答案:

(1)交换

(2)愤怒的样子

解析: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注意古今异义。

二、主旨理解

1、问: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的事迹有何作用?

答:通过历史上的刺客事迹,表明平民之怒的威力,震慑秦王,展现不畏强权的精神。

解析:用典手法增强说服力,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的表达效果。

答:用天象异变渲染刺杀的壮烈,将人事与天道相联系,增强语言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解析:比喻手法使抽象情感具象化,体现古人的天人感应思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