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李白原文
引导语:李白的《将进酒》以豪放笔触抒写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融合了诗人对仕途失意的愤懑与对自由生命的礼赞。读者可通过本文了解原作全貌、创作背景及深层艺术价值。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可见黄河水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永不回还。
你可见高堂明镜中苍苍白发,早晨还如青丝晚上已雪染双鬓。
人生得意时应当纵情欢乐,别让金杯空对皎洁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可用之处,千金散尽也会重新得来。
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定要痛饮三百杯。
岑勋先生啊,丹丘先生啊,快喝酒吧,酒杯不要停。
让我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侧耳细听。
钟鸣鼎食的富贵生活不值得珍贵,只愿长醉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都孤独寂寞,只有饮酒者能留美名。
当年陈王曹植设宴平乐观,斗酒万千豪饮纵情欢娱。
主人为何说钱已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痛饮。
名贵的五花马,值钱的千金裘,叫侍儿统统拿去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消解这万古忧愁。
注释
【将进酒】qiāng jìn jiǔ,汉乐府旧题,"将"意为"请"。
【青丝】喻黑发,用蚕丝质感形容头发光泽。
【会须】应当,唐代口语。
【钟鼓馔玉】指贵族宴饮时鸣钟列鼎、饮食精美的奢华生活。
【陈王】曹植受封陈王,其《名都篇》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句。
【万古愁】既指个人怀才不遇之愁,亦暗含对时代局限的深沉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已八年。时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登高饮宴于嵩山,诗人借酒兴抒发对政治失意的激愤,以狂饮对抗现实压抑。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开篇两组"君不见"构成排比式起兴,中间"劝酒-放歌-重申酒乐"形成回环,结尾"换酒销愁"将情绪推向顶峰。
2. 修辞艺术:夸张手法贯穿全篇,"三百杯""万古愁"等数字强化气势;"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比喻浓缩生命无常。
3. 思想矛盾:表面宣扬及时行乐,实则隐含"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仕途执念,形成豪放与苦闷的情感张力。
4. 音韵处理:全诗换韵五次,平仄交替如酒令节奏,七言为主间杂三言短句,形成跌宕的声韵效果。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将进酒》的时空压缩艺术在"朝如青丝暮成雪"中达到极致。诗人将人生数十载压缩为旦暮之间,镜中白发与黄河奔流形成垂直时空对照。这种强烈对比不仅揭示生命脆弱,更凸显诗人试图用狂饮拓展生命密度的反抗——当线性时间不可逆,横向的宴饮空间便成为精神避难所。金樽对月的意象,实则是以空间狂欢对抗时间残酷的生存策略。
范文二
诗中"圣贤寂寞"与"饮者留名"的悖论,暴露了李白的精神困境。参照《旧唐书》记载,此时唐玄宗已沉迷杨贵妃,开元贤相张九龄遭贬死。诗人表面上否定功名,但"陈王"典故暗含对曹植政治悲剧的共鸣。这种矛盾心理使诗歌产生奇特张力:越是强调酒乐,越透露出对仕途的难以忘怀。最终"万古愁"三字,将个人失意升华为对历史循环的洞察。
关于《将进酒》的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乐府旧题、李白"诗仙"称号、盛唐浪漫主义特征
2. 关键字词:将(qiāng)、会须、馔(zhuàn)玉、恣(zì)欢谑
3. 艺术手法:夸张(三百杯)、比喻(青丝成雪)、用典(陈王宴平乐)
4. 核心意象:黄河水(时间永恒)、金樽月(及时行乐)、万古愁(历史虚无)
5. 情感层次:表层豪放-中层愤懑-深层哲思的三重结构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会须:__________
(2)恣欢谑:__________
答案:
(1)应当
(2)纵情嬉戏
解析:需结合唐代口语习惯及宴饮语境理解。
二、主旨理解
题目:"天生我材必有用"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案:表面是自我肯定,实则包含不被重用的不甘,与后文"古来圣贤皆寂寞"形成心理对照。
解析:此句处于劝酒语境中,自信宣言下暗含苦涩。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将进酒》与曹操《短歌行》中的酒意象差异。
答案:曹操以酒为招贤媒介,体现政治家的实用主义;李白以酒为生命本体,展现诗人的存在主义思考。
解析:需联系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的时代差异。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修辞效果。
答案:"万古"将个人愁绪历史化,"销"字化抽象为具体,最终在"同饮"的仪式感中实现精神超越。
解析:注意量词"万古"的时空扩张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