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原文解析与鉴赏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时所作,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解脱。本文包含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深度鉴赏,帮助读者理解其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
原文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文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何不归?
既然心灵被形体所役使,为何还要惆怅独自悲伤?
明白过去的错误已无法挽回,但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确实走入迷途还不算太远,认识到现在是对的而过去是错的。
注释
芜:荒芜,指田地无人耕种。
心为形役:心灵被身体所驱使,指违背本心做官。
谏:挽回,改正。
追:补救。
迷途:指误入仕途。
创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权贵献媚,上任八十余日即辞官归隐。本文作于辞官之初,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采用辞赋体,前段抒情,后段写景,最后以议论作结。
2.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多用反问句式增强抒情效果。
3. 思想内涵:体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和崇尚自然的人生哲学。
4. 艺术特色:虚实结合,既有现实描写,又有理想寄托。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归去来兮辞》开篇即以反问句式直抒胸臆,强烈表达了归隐的决心。"田园将芜"既写实景,又暗喻心灵荒芜。"悟已往之不谏"四句,展现诗人深刻自省的人生态度。全文以质朴语言构建出一个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成为后世文人精神寄托的典范。
范文二
陶渊明在文中创造了两个对立的世界:一个是束缚人性的官场,一个是自由自在的田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等句,以自然景物喻人,展现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完美融合的手法,开创了田园诗的新境界。
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芜(wú)、谏(jiàn)、役(yì)
2. 文学常识:东晋时期,辞赋体,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
3. 知识要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4. 意象意境:田园意象象征精神家园,云鸟意象表现自由心境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胡不归:为什么
(2)奚惆怅:何必
答案:
(1)为什么
(2)何必
二、主旨理解
问:"云无心以出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随性自然的生活态度,象征摆脱官场束缚后的自由心境。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哲理内涵。
答:这两句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对过去的错误不纠结,着眼未来可以把握的机会。包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成为后世常用的励志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