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背影朱自清原文

背影朱自清原文

时间:2025-11-24 18:34:18

背影朱自清原文解析:父爱深沉的经典诠释

《背影》是朱自清1925年创作的纪实散文,通过车站送别的细节刻画中国式父爱的含蓄与厚重。本文将呈现原文、逐段译文、创作背景及多维度鉴赏,揭示"买橘子"这一经典场景的文学价值。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

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

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

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

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

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

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

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

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

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

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

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

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

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

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译文

我与父亲已有两年多未见面,最难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去世,父亲又遭免职,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计划随父亲回家奔丧。见到父亲时,满院狼藉的景象让我想起祖母,不禁落泪。

父亲安慰道:"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天无绝人之路。"变卖家产还清债务后,借钱办理丧事。那段日子家中窘迫,半因丧事半因父亲失业。

在南京停留一日后需渡江北上。父亲原说不送行,却因不放心茶房陪同,最终决定亲自送我。进站后他忙着与脚夫讨价还价,我嫌他言辞笨拙,现在想来真是幼稚。

父亲执意穿过铁道买橘子。看他蹒跚地攀爬月台,肥胖的身躯费力倾斜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他抱着橘子返回时,先放下橘子爬过铁道,那小心翼翼的背影令我再度哽咽。

父亲近年境遇每况愈下,年轻时独力支撑的家业,到老年却常因琐事发怒。但分别两年后,他来信只惦记我和孙子,提到手臂疼痛、执笔困难,预感时日无多。读信时,那个青布棉袍的背影又浮现在泪光中。

注释

【祸不单行】huò bù dān xíng: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变卖典质】biàn mài diǎn zhì:变卖财产典当物品。

【赋闲】fù xián:失业闲居,源自潘岳《闲居赋》。

【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决,此处体现父亲矛盾心理。

【蹒跚】pán shān:腿脚不灵便的走路姿态,细节描写突显父亲年老体衰。

【颓唐】tuí táng:精神萎靡,反映家道中落的困境。

【大去之期】dà qù zhī qī:委婉指死亡,源自《礼记·檀弓》。

创作背景

1925年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期间,接到父亲来信提及"大去之期"。当时朱父朱鸿钧因娶妾引发家庭矛盾,又遭遇失业打击。文章回忆的1917年送别场景,正值朱家从扬州故居搬离,祖母新丧,父亲卸任徐州榷运局长职位的低谷期。

作品解析

一、结构艺术:以"背影"为线索,采用倒叙手法。开篇点题后,通过"买橘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