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白鹭课文原文

白鹭课文原文

时间:2025-11-24 18:34:18

白鹭课文原文

《白鹭》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白鹭的优雅姿态,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

原文

《白鹭》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向湛蓝的天空。

从窗口望去,西岭的千年积雪尽收眼底;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的万里航船。

注释

黄鹂:一种鸣禽,羽毛黄色,鸣声悦耳。

翠柳:翠绿的柳树。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洁白,姿态优雅。

青天:湛蓝的天空。

西岭:指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形容积雪终年不化。

东吴:指长江下游的吴地。

万里船:形容船只来自遥远的地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寓居成都草堂期间。当时诗人生活相对安定,有更多闲暇欣赏自然风光。成都平原水网密布,常有白鹭栖息,这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素材。

作品解析

1. 结构:四句诗构成两幅对仗工整的画面,前两句写近景,后两句写远景。

2. 语言:用词精准,"鸣""上""含""泊"等动词生动传神。

3. 思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4. 艺术特色:色彩对比鲜明(黄、翠、白、青),动静结合,意境开阔。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杜甫这首《白鹭》展现了诗人晚年独特的审美视角。诗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与"一行白鹭上青天"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黄鹂的灵动与白鹭的优雅相得益彰。后两句将视野拉远,由近处的鸟雀转向远处的雪山和航船,空间感顿时开阔。这种由近及远的观察方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把握。

范文二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精妙的构图感。前两句中,黄鹂与白鹭形成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翠柳与青天构成色彩的渐变。后两句中,"窗含"与"门泊"将室内外空间巧妙连接,千秋雪与万里船在时间与空间上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多层次的艺术处理,使短短四句诗蕴含了丰富的视觉元素。

关于《白鹭》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东吴

2. 文学常识:杜甫晚年创作特点,七言绝句格律

3. 知识要点:咏物诗的特征,对仗手法的运用

4. 意象意境:黄鹂象征生机,白鹭象征高洁,雪山象征永恒,航船象征远方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窗含:__________

(2)泊:__________

答案:

(1)从窗口可以看到

(2)停靠

二、主旨理解

问:"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描写了春日里黄鹂在柳树上鸣叫、白鹭飞向蓝天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三、比较鉴赏

题目:《白鹭》与王维《鸟鸣涧》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白鹭》注重色彩对比和空间层次,《鸟鸣涧》更侧重声音描写和意境营造。前者明快,后者空灵。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窗含西岭千秋雪"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这句诗将视线由近处转向远方,拓展了诗歌的空间维度,同时"千秋雪"的意象为画面增添了永恒感,与前两句的灵动形成对比。

五、拓展运用

题目:将"一行白鹭上青天"运用于现实生活,可以表现怎样的意境?

答案示例:可以表现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或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也可以象征积极向上的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