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心经佛经全文正版原文

心经佛经全文正版原文

时间:2025-11-24 18:34:18

心经佛经全文正版原文解析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以简练文字阐述"空"的智慧。本文将呈现原文、白话译文、逐句注释,并剖析其哲学内涵与艺术价值。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白话译文

观世音菩萨在修习深妙智慧时,

洞见五蕴本质皆空,因而超脱所有苦难。

舍利弗啊,物质与空性并无差别,

物质就是空性,空性就是物质,感受、思想、行为、意识也是如此。

注释

【般若波罗蜜多】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意为"智慧到彼岸"。

【五蕴】色(物质)、受(感受)、想(思维)、行(意志)、识(意识)五种生命构成要素。

【色即是空】物质现象的本质是空性,体现佛教缘起性空思想。

创作背景

玄奘于贞观年间西行取经,在印度那烂陀寺修习期间得此经梵本。归国后奉诏翻译,时值唐太宗推行佛教政策,译本融合了唯识学思想。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采用"总-分-总"框架,先立"照见五蕴皆空"主旨,后展开论述。

2. 语言艺术:运用回环句式(色不异空...),形成韵律美感与哲学思辨。

3. 思想核心:通过否定式表达(无...无...)破除执著,建立中道观。

范文一

《心经》以260字浓缩大乘精要,其语言张力令人惊叹。"色即是空"的辩证表述打破常识认知,用悖论式修辞引导思维跃升。重复出现的"无"字构成排比,如禅宗棒喝般破除世俗执念。玄奘译文既保留梵本韵律,又创造性地使用"亦复如是"的连锁句式,使抽象哲理具象可感。

范文二

该经展现独特的否定美学。连续十二个"无"的铺排,并非消极虚无,而是通过层层剥落现象直指本体。这种"空"的智慧,与老子"无为"、庄子"坐忘"形成东方哲学对话。末段咒语"揭谛揭谛"的突然转换,从理性思辨跃入信仰体验,体现佛教"言语道断"的终极境界。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词:般若(bō rě)、菩提(pú tí)、阿耨多罗(ā nòu duō luó)

2. 文学常识:心经属般若类经典,与《金刚经》并称最流行佛经

3. 核心思想:缘起性空、中道观、破二边见

4. 艺术特色:否定式表达、回环句式、哲理与咒语结合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照见五蕴皆空"的"照见"

答案:直观洞察(非肉眼所见)

解析:佛教术语多含特殊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哲学内涵

答案:阐明现象与本质的统一性,破除对物质实在性的执著

解析:该句体现佛教辩证思维,为理解"空"观关键

三、比较鉴赏

题目:对比《心经》与《金刚经》的语言风格差异

答案:《心经》凝练如偈颂,《金刚经》善用譬喻问答

解析:同属般若经典,但《心经》更侧重浓缩表达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心无挂碍"观点看待现代焦虑

答案示例:揭示执着是痛苦根源,当体认事物无常本质,便能减轻心理负担

解析:佛学智慧对现代心理健康具有启示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