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柳宗元原文翻译及解析
《捕蛇者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名篇,通过捕蛇者蒋氏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赋税之毒甚于毒蛇的社会现实。
原文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译文
永州的郊野出产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身体上有白色的花纹;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的。
但是捉到后晾干做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风、关节病、恶疮,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寄生虫。
起初,太医奉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抵他的赋税。
永州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去做这件事。
注释
黑质而白章:黑色的底子上有白色的花纹。
啮(niè):咬。
腊(xī):晾干。
大风:麻风病。
挛踠(luán wǎn):关节病。
瘘疠(lòu lì):恶疮。
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
创作背景
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期间,他深入民间,目睹了百姓疾苦,创作了此文。
作品解析
1. 结构:全文以捕蛇者蒋氏的悲惨遭遇为主线,层层递进,最后点明主旨。
2. 语言:朴实无华,但字字千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3. 思想:深刻揭露了赋税之毒甚于毒蛇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 艺术特色:对比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文章通过捕蛇者蒋氏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赋税之毒甚于毒蛇的社会现实。柳宗元在永州期间,深入民间,目睹了百姓疾苦,创作了此文。文章语言朴实无华,但字字千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比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全文以捕蛇者蒋氏的悲惨遭遇为主线,层层递进,最后点明主旨。
范文二
《捕蛇者说》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散文,更是一篇深刻的社会批判文章。柳宗元通过捕蛇者蒋氏的悲惨遭遇,揭示了赋税制度对人民的残酷剥削。文章以毒蛇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赋税之毒甚于毒蛇。柳宗元的这种批判精神,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文章的艺术特色也十分突出,对比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全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关于《捕蛇者说》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与读音:啮(niè)、腊(xī)、挛踠(luán wǎn)、瘘疠(lòu lì)。
2. 文学常识: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 知识要点:文章的主旨是揭露赋税之毒甚于毒蛇的社会现实。
4. 意象意境:毒蛇象征赋税的残酷剥削。
5. 知识全解: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啮:__________
(2)腊:__________
答案:
(1)咬
(2)晾干
解析: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二、主旨理解
题目:《捕蛇者说》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揭露赋税之毒甚于毒蛇的社会现实。
解析:文章通过捕蛇者蒋氏的悲惨遭遇,揭示了赋税制度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永之人争奔走焉"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形象地表现了百姓为了逃避赋税而不得不冒险捕蛇的悲惨处境。
解析:这句话突出了赋税之毒甚于毒蛇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