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苏武传原文翻译对照

苏武传原文翻译对照

时间:2025-11-24 18:34:18

《苏武传》原文翻译对照及深度解析

《苏武传》是《汉书》中的名篇,记载了西汉使臣苏武北海牧羊十九年不改气节的事迹。本文提供原文与白话译文对照,解析其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帮助读者理解忠贞精神的千古回响。

原文

《苏武传》(节选)

作者: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文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父亲职位关系,兄弟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

逐渐升迁到栘园马厩的主管。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双方多次互派使者侦察。

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有十几批。

匈奴使者来汉,汉朝也扣留他们作为对等回应。

注释

【郎】帝王侍从官,属光禄勋管辖。

【栘(yí)中厩】汉代宫中的马厩名,栘指唐棣树。

【相当】互相抵偿,体现汉匈外交的博弈状态。

艺术表现:开篇平实叙述中暗藏张力,"留""相当"等词揭示民族矛盾的尖锐。

创作背景

汉武帝时期汉匈战争频繁,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恰逢匈奴内乱被牵连。班固在东汉明帝时修《汉书》,通过苏武个案展现汉王朝的民族气节。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以"留胡不辱"为核心,按囚禁、劝降、牧羊、归汉四阶段展开。

2. 语言艺术:善用对比手法,如李陵的悲泣与苏武的凛然形成强烈反差。

3. 思想内涵:塑造了中国文化中"士不可不弘毅"的精神原型。

4. 细节描写:啮雪吞毡、节旄尽落等场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苏武传》最动人的艺术处理在于空间意象的塑造。北海(今贝加尔湖)的冰雪世界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精神磨砺的象征场域。班固刻意强化"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的生存细节,在极端环境中凸显人格高度。这种将道德考验具象化的手法,比直接赞美更具说服力。

范文二

李陵劝降段落堪称古典文学中最精彩的对话描写。李陵以"人生如朝露""陛下春秋高"等现实考量劝说,苏武却以"臣事君,犹子事父"的伦理原则回应。两种价值观的交锋中,班固通过"陵与武饮数日,复曰"的递进式描写,将苏武"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的决绝层层推向高潮。

关于《苏武传》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

【栘中厩监】yí zhōng jiù jiān,宫廷马厩管理员

【节旄】jié máo,使节杖上装饰的牦牛尾

文学常识:

1. 班固与《汉书》的纪传体体例

2. 汉代"持节"制度的外交意义

意象体系:

冰雪象征操守,鸿雁寄托归思,节杖代表国家尊严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

(1)稍迁至栘中厩监:__________

(2)武既至海上:__________

答案:

(1)逐渐升职

(2)已经到达

解析:"稍"在汉代多表渐进义,"既"强调动作完成。

二、主旨理解

问:"使牧羝,羝乳乃得归"体现了匈奴怎样的态度?

答:通过不可能实现的条件(公羊产奶),表现匈奴对苏武的刁难与折辱。

三、形象分析

问:苏武"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的细节有何作用?

答:通过日常行为描写,具象化其坚守节操的精神,磨损的节旄成为时间流逝与意志坚定的双重见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