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注释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注释

时间:2025-11-24 18:34:18

孙权劝学原文翻译注释

《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中的经典故事,通过孙权劝导吕蒙读书的对话,揭示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本文将提供原文、译文、注释及深度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其历史背景与思想内涵。

原文

《孙权劝学》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译文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管事务,不能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要求你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裨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注释

【卿】古代君主对臣子的爱称。

【当涂掌事】指身居要职(当涂:当道;掌事:掌管事务)。

【辞】推辞,借口。

【涉猎】广泛阅读而不深入钻研。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知道;往事:历史事件)。

【孰若】谁比得上(表示比较)。

创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建立初期。孙权为巩固政权,注重培养将领文化素养。吕蒙作为军事将领,起初忽视读书,经孙权劝导后发奋学习,最终成为"吴下阿蒙"的典故来源。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采用对话体,通过孙权与吕蒙的三次问答推进叙事,层次分明。

2. 语言艺术:运用反问("孰若孤?")和对比手法,增强说服力。

3. 思想内涵:强调实用主义学习观——读书不为虚名,而为增长实际才干。

4. 人物塑造:孙权以自身为例的劝导方式,展现其领袖智慧与人格魅力。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孙权劝学的智慧在于将读书的实用价值具体化。他不要求吕蒙成为学者,而是提出"涉猎见往事"的务实目标。这种因材施教的劝导方式,既尊重将领的职业特性,又揭示了历史经验对军事决策的指导作用。文中"自以为大有所益"的自述,更以亲身感悟消解了吕蒙的畏难心理。

范文二

短短百余字的对话蕴含深刻的教育哲学。孙权以"孰若孤"的反问建立平等比较,而非居高临下说教。这种引导式教育强调学习主体性的建立,与当代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吕蒙从"辞以多务"到"乃始就学"的转变,印证了有效劝导需要结合实践需求与榜样示范。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词:当涂(dāng tú)、涉猎(shè liè)、见往事("见"通"现")

2. 文学常识:出自《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司马光主编

3. 典故:"吴下阿蒙"指学识尚浅之人,典出吕蒙读书前后的变化

4. 核心思想:强调终身学习与实用主义读书观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涉猎:__________

(2)见往事:__________

答案:

(1)广泛阅读

(2)了解历史

二、主旨理解

题目:孙权劝导吕蒙读书的核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读书不在于成为学者,而要通过广泛阅读获取历史经验,对实际工作产生助益。

三、人物分析

题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孙权怎样的领导艺术?

答案:采用平等对话方式,以自身为例进行劝导,体现尊重下属、以身作则的领导智慧。

四、现实意义

题目:这个故事对现代职场人士有何启示?

答案:在繁忙工作中仍需保持学习,通过阅读历史案例提升决策能力,实现自我增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