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祭十二郎文韩愈原文翻译

祭十二郎文韩愈原文翻译

时间:2025-11-24 18:34:18

祭十二郎文韩愈原文翻译与鉴赏

本文解析韩愈《祭十二郎文》,包含原文、白话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重点剖析这篇唐代祭文的情感表达与文学价值。

原文

《祭十二郎文》

唐·韩愈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韩愈在得知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得以怀着悲痛向你表达诚意,派建中从远方备办应时佳肴作为祭品,告慰你十二郎的在天之灵:

唉!我自幼丧父,等到长大,不知道父亲的模样,只能依靠兄嫂抚养。中年时兄长在南方去世,那时我和你都还年幼,跟随嫂嫂送兄长灵柩回河阳安葬...

注释

1. 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2. 衔哀:含着悲哀。衔,含。

3. 不省所怙:不知道依靠谁。怙(hù),依靠。

4. 河阳:今河南孟县,韩氏祖茔所在地。

创作背景

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任监察御史时,侄儿韩老成(十二郎)突然病逝。韩愈三岁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情同手足。这篇祭文写于得知噩耗七日后,是古代祭文中的抒情杰作。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打破传统祭文四言韵文体例,采用散体形式,自由抒发哀思。

2. 语言特色:多用口语化表达,如"呜呼""汝病吾不知时"等,增强真实感。

3. 情感表达:通过回忆生活细节展现叔侄深情,如"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等句。

4. 艺术手法:运用反复呼告("呜呼"出现11次)、对比(生死对照)等修辞。

鉴赏范文

范文一:血泪文字见真情

《祭十二郎文》最动人处在于突破了传统祭文的程式化写作。韩愈不避琐碎,详述与十二郎共同成长的细节:"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这种生活化的叙事使情感表达格外真实。文中11次出现的"呜呼"不是修辞需要,而是情感无法抑制的自然流露,形成强烈的抒情节奏。

范文二:生死对话的文学创新

韩愈创造性地采用与逝者对话的形式:"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这种"生死对话"打破了时空界限。文中既有对往事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慨叹:"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多重时间维度交织,形成立体化的情感空间,开创了祭文写作的新范式。

关于《祭十二郎文》的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地位,古文运动倡导者的身份。

2. 重点字词:怙(hù)、殁(mò)、窆(biǎn)、曷(hé)等字音字形。

3. 艺术特色:散体祭文的创新、口语化表达、反复修辞的运用。

4. 情感主旨:通过家庭琐事抒发至亲哀思,体现儒家伦理中的亲情观。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省所怙:__________

(2)窆不临其穴:__________

答案:

(1)不知道依靠谁

(2)下葬

解析:需结合古代丧葬礼仪理解"窆"的特殊含义。

二、主旨理解

题目:文中"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身世?

答案:说明韩愈幼年丧父,成长过程中缺乏父亲依靠的艰难处境。

解析:此句为全文情感基调的铺垫,需联系后文对兄嫂抚养的感激。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的表达效果。

答案:连用三个疑问句表现作者难以置信的悲痛,通过排比增强语势,真实再现突闻噩耗时的心理状态。

解析:注意三个"其"字构成的疑问句式在情感递进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