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活板文言文原文翻译

活板文言文原文翻译

时间:2025-11-24 18:34:18

活板文言文原文翻译与解析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的《活板》一文,详细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展现了我国古代科技智慧。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等多角度解析这一科技文献。

原文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译文

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使用。

从冯道开始印刷五经以后,经典书籍都用雕版印刷。

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

他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薄如铜钱边缘,每个字做成一个印模,用火烧使其坚硬。

先准备一块铁板,上面铺上松脂、蜡和纸灰的混合物。

要印刷时,把铁框放在铁板上,然后紧密排列字印,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

注释

板印:雕版印刷。板,同"版"。

冯瀛王:五代时冯道,曾主持刻印儒家经典。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布衣:平民百姓。

钱唇:铜钱的边缘。

铁范:铁制的框子。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经济文化繁荣,书籍需求量大增。传统的雕版印刷效率低下,毕昇在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印刷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详细记录了这一重大发明,为后世保留了珍贵的科技史料。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采用说明文体裁,按照发明时间、制作方法、使用流程的顺序展开。

2. 语言特色:用词准确简洁,如"薄如钱唇"生动描述活字厚度。

3. 科技价值:完整记录了活字印刷的材料、制作、排版全过程。

4. 历史意义:保存了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文献。

范文一

《活板》一文的价值首先体现在科技史料的保存上。沈括用不足二百字的篇幅,将活字印刷的材料选择、制作工艺、排版流程等关键技术环节记录得清晰完整。文中"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北宋工匠的精湛技艺。"薄如钱唇"的比喻既形象又准确,使读者对活字厚度的把握具体可感。全文语言平实无华,却蕴含着对民间智慧的由衷赞叹。

范文二

从科技文献角度看,《活板》具有划时代意义。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德国古登堡早四百余年,沈括的记载成为这一发明的最早文献证明。文章采用严谨的科学说明方式,先追溯雕版印刷历史,再详述活字创新之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沈括特意点明发明者"布衣毕昇"的身份,这在轻视工匠的古代尤为难得。这种对民间智慧的尊重态度,体现了宋代知识分子开放务实的精神风貌。

关于《活板》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板(通"版")、布衣(平民)、钱唇(铜钱边缘)、范(框子)

文学常识:沈括与《梦溪笔谈》的笔记体特点

知识要点:活字印刷的四大步骤(刻字、制版、排版、印刷)

意象意境:"薄如钱唇"的比喻手法

科技史价值:世界最早活字印刷记录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板印:__________

(2)布衣:__________

答案:

(1)雕版印刷

(2)平民

解析:注意古今异义词和特定历史称谓。

二、主旨理解

问:《活板》记载了哪些重要科技内容?

答:完整记录了活字印刷的材料选择(胶泥)、制作工艺(刻字烧制)、排版方法(铁范密布)和印刷流程。

解析:需抓住"法"字引领的说明主体。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活板》与《天工开物》在科技写作上的异同。

答案:同:都注重工艺流程的准确描述。异:《活板》更简洁,《天工开物》配有插图说明。

解析:注意宋代笔记体与明代科技专著的区别。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薄如钱唇"的表达效果。

答案:用常见铜钱作比,使抽象的厚度描述具体可感,体现古代工匠的精确标准。

解析:比喻修辞的生活化运用。

五、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活板》谈谈古代科技文献的价值。

答案示例:保存了重大发明的工艺细节,展现了民间智慧,为科技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解析:需从史料价值和科技传承角度展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