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原文解析与鉴赏
本文围绕朱自清经典散文《春》,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到艺术特色进行系统解读,为读者提供文学鉴赏与学习参考。
原文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译文
反复地期盼着,东风终于吹来,春天即将降临。
万物如同初醒,欢喜地睁开双眼。山色变得清朗,河水开始上涨,阳光也显得格外红润。
青草悄悄破土而出,鲜嫩翠绿。无论在庭院还是原野,放眼望去尽是蓬勃生机。
人们或坐或卧,有的翻滚嬉戏,有的踢球赛跑,还有的玩起捉迷藏。春风轻柔,草甸柔软。
注释
1. "欣欣然":喜悦的样子,读作xīn xīn rán
2. "朗润":明朗润泽,形容山色清新
3. "偷偷地":拟人手法,表现小草生长的悄无声息
4. "软绵绵":双声叠韵词,增强语言的音乐性
创作背景
1928年朱自清任教于清华大学时创作。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作者通过描绘生机盎然的春景,表达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以"盼春—绘春—赞春"为线索,层次分明
2. 语言艺术:善用叠词、拟人、排比等修辞,如"偷偷地""嫩嫩的"
3. 思想内涵:通过对自然生命的礼赞,展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充满生命律动。开篇连用两个"盼望着",以反复修辞强化期待之情。"偷偷""钻"等动词赋予小草人格化特征,配合"嫩嫩""绿绿"的叠词运用,构建出鲜活的视觉画面。这种对微观生命的细腻观察,体现作者"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审美追求。
范文二
散文通过多感官描写营造春日氛围。"太阳的脸红"是视觉,"风轻悄悄"是触觉,草地的"软绵绵"则融合触觉与心理感受。特别是"打滚""踢球"等动态场景的捕捉,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推向高潮,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照,正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
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朗润(lǎng rùn)、欣欣然(xīn xīn rán)
2. 修辞手法:拟人、排比、叠词的艺术效果
3. 意象分析:小草、东风、太阳的象征意义
4. 主题思想:生命赞歌与乐观精神的体现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朗润:__________
(2)欣欣然:__________
答案:
(1)清新润泽
(2)欢喜的样子
二、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偷偷""钻"赋予小草人的情态,生动表现春草破土而出的生命力,配合叠词"嫩嫩的"更添童趣。
三、主旨理解
题目:本文通过描绘春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对自然生命的礼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