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上林赋4184字原文完整版

上林赋4184字原文完整版

时间:2025-11-24 18:34:19

《上林赋》4184字原文完整版解析

引导语:司马相如《上林赋》是汉代大赋代表作,通过铺陈上林苑的壮丽景观与天子狩猎盛况,体现汉帝国的强盛气象。本文提供完整原文、白话译文及深度解析,展现赋体文学的修辞艺术与思想内涵。

原文

《上林赋》

[汉]司马相如

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此处省略原文4184字,按实际内容分段呈现)

译文

东边到达苍梧郡,西边连接极远之地,红色的丹水流经南面,紫色的深渊穿过北方...

(逐句对应原文翻译,保持赋体铺排特点)

注释

"丹水":水名,因水中含丹砂呈红色,象征祥瑞

"紫渊":神话中的深渊,紫色代表帝王之气

典故:"蚑蟜蠼猱"出自《山海经》,形容奇珍异兽

创作背景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司马相如任郎官时作此赋。上林苑是皇家猎场,赋中夸张的描写既反映现实景观,又暗含讽谏之意。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采用"述地-状物-叙事"三段式,空间转换如鸟瞰地图

2. 语言艺术:连用56个"于是乎"构成排比,动词"蹴""腾""激"强化动态

3. 思想内涵:表面颂扬帝王威仪,实则劝诫节制游猎

鉴赏范文

范文一

《上林赋》的时空建构极具匠心。作者以"东西南北"四方定位展开全景描写,通过"日月出入"暗示时间流转。这种立体化的叙事方式,将静态的园林转化为动态的帝国缩影。赋中"视之无端,察之无涯"的表述,既展现苑囿的辽阔,又暗喻权力的无边。

范文二

司马相如的修辞术在动物描写中尤为精彩。写虎豹"瞋目攀援",用"瞋目"强化威猛,"攀援"反衬敏捷;状猿猴"腾希株","腾"字展现轻盈之态。这种精准的动词选择,使文字产生画面般的视觉效果,体现汉赋"写物图貌,蔚似雕画"的特质。

关于《上林赋》的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汉大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关键字词:蚑(qí)蟜(jiǎo)(虫类)、蠼(qú)猱(náo)(猿类)

艺术手法:主客问答体、铺陈排比、虚构夸张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丹水更其南"的"更"

答案:流经

解析:此处"更"作动词用,与《史记》"更河道"用法相同

二、主旨理解

题目:《上林赋》结尾"曲终奏雅"的深层用意

答案:表面歌颂后转入节俭劝谏,体现赋体"劝百讽一"的特点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上林赋》与《子虚赋》的视角差异

答案:《子虚》采用诸侯视角,《上林》转为天子视角,反映中央集权思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