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墙有眼TXL金银花原文完整版
本文围绕古诗《金银花》展开,提供原文、译文、注释及深度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其隐喻手法与时代背景。
《金银花》
【唐】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
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
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
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
不取霜栽近御筵。
译文
在苦竹园南边的椒树丛旁,
淡淡香气里带着露水般的泪光。
已为时节变迁与寒雁同悲,
怎忍将芳心托付给秋暮的鸣蝉。
今夜独自徘徊在幽径,
忆起往昔与你共饮的时光。
紫云宫新辟的花苑里,
却不肯移栽这经霜的孤芳。
注释
【苦竹】象征清贫孤高的品格,《楚辞》常用意象。
【椒坞】花椒树环绕的台地,喻指贤士聚集之所。
【冉冉】缓慢飘散状,兼指香气与泪痕的细微。
【节物】应季的景物变化,暗指正织气候更替。
【霜栽】经霜耐寒的花木,诗人自比被朝廷弃用的才士。
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年间,李商隐因卷入牛李党争被贬。此诗作于洛阳闲居时期,表面咏金银花,实则以花喻己。当时朝廷新贵得势,诗人借"不取霜栽"暗讽统治者不能任用历经磨难的真才。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四句写花之孤寂,后四句转人事感慨,形成物我呼应。
2. 语言:选用"苦竹""霜栽"等冷峭意象,与"紫云""御筵"形成尖锐对比。
3. 思想:揭示晚唐人才选拔的弊端,表现知识分子被边缘化的苦闷。
4. 艺术:继承《离骚》香草美人传统,隐喻手法比兴深婉。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诗中"微香冉冉泪涓涓"七字堪称诗眼。金银花细弱的香气与泪水交融,既写花露晶莹之态,又暗含才士不遇之悲。李商隐将植物学观察升华为精神画像,用生物特人格:金银花可入药解毒,正如诗人虽遭排斥仍怀济世之志。这种"物格"与"人格"的双重投射,构成唐代咏物诗的美学高峰。
范文二
"不取霜栽近御筵"的拒绝姿态具有深刻反讽。表面写宫廷不爱耐寒花卉,实则揭露权力中心排斥刚直之士。值得注意"霜栽"与"新苑"的时空对立:前者代表历经风霜的真诚,后者象征浮华的新得势者。这种二元对立结构,暴露出晚唐正织中经验与资历的深刻矛盾。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坞(wù)、冉(rǎn)、省(xǐng,此处意为回忆)
2. 文学常识:李商隐"无题诗"风格、咏物诗发展脉络
3. 知识要点:牛李党争时间线、宣宗朝正织特点
4. 意象体系:金银花(隐士)、紫云(权贵)、寒雁(漂泊者)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省他年:__________
(2)御筵:__________
答案:
(1)回忆往昔
(2)宫廷宴席
二、主旨理解
题目:"忍委芳心与暮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现诗人不愿将理想托付给衰败时局的孤愤,暮蝉象征即将终结的正织生命。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金银花》与杜牧《紫薇花》的抒情方式差异
答案:李诗含蓄隐喻,通过植物命运暗示人生;杜诗直抒胸臆,以"晓迎秋露"表现积极姿态。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已悲节物同寒雁"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将季节变迁、候鸟迁徙与正织风云三重意象叠加,用"同"字强化物我同悲的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