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天官赐福花怜塞珠子原文

天官赐福花怜塞珠子原文

时间:2025-11-13 19:41:05

天官赐福花怜塞珠子原文解析与鉴赏

本文围绕古典诗词《天官赐福花怜塞珠子》展开深度解读,包含原文呈现、白话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等内容,为读者提供系统的文学赏析路径。

原文

《天官赐福花怜塞珠子》

【唐】无名氏

上阕:

天官垂袖散琼琚,万点飞花落玉除。

赐福人间春似海,怜香犹自护残珠。

下阕:

塞外风沙迷客眼,珠帘半卷月明初。

子规夜半啼霜重,谁解其中意绪疏。

译文

天官挥袖撒下美玉,无数花瓣飘落在玉阶前。

将福泽赐予人间如春海浩瀚,仍怜惜落花小心护着残留的珍珠。

塞外风沙模糊了游子视线,珠帘半卷时新月刚刚升起。

杜鹃在深夜寒霜中啼叫,谁能明白这其中的惆怅心绪。

注释

琼琚(qióng jū):美玉,象征天界恩赐。

玉除:白玉台阶,指天庭建筑。

子规:杜鹃鸟,其声凄厉,常寓离别之意。

"怜香护珠":拟人手法,表现天官对人间疾苦的悲悯。

末句设问:强化孤独感,反映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或作于盛唐边塞诗盛行时期。敦煌残卷中曾见相似内容,推测为随军文吏所作。当时河西走廊战事频繁,诗中"塞外风沙"与"子规啼霜"的意象,暗合征人思归的普遍心境。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上阕写天庭赐福的祥瑞景象,下阕转人间疾苦,形成强烈反差。

2. 语言艺术:"散""飞""护""迷"等动词精准传神,"春似海"与"霜重"构成温度对比。

3. 思想内涵:通过天人对照,揭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体现唐代边塞诗的人文关怀。

4. 艺术特色:神话意象与边塞风物交融,开创"神游体"边塞诗新范式。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诗最动人处在于双重时空的并置。天官挥袖的华美场景与塞外风沙的苍凉画面,通过"珠"的意象巧妙串联——天上散落的是琼琚,人间残留的是泪珠。诗人用"怜香护珠"的细节,将神明的悲悯具体化,而子规啼霜的结尾,又将这种悲悯引向无解的永恒之问。这种"天问"式的结构,远超普通边塞诗的格局。

范文二

诗中隐藏着精密的感官设计。视觉上从"飞花"到"风沙",听觉上从无声赐福到子规夜啼,触觉上从春海到霜重,形成多维度的意境叠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珠帘半卷"的描写,既是实指边塞营帐的陈设,又隐喻天官垂顾人间的半遮半掩。这种虚实相生的笔法,堪称盛唐诗歌美学的典范。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琼琚(qióng jū)、玉除(chú)、子规(guī)

2. 文学常识:此诗反映"安史之乱"前唐朝的边塞戍守制度

3. 意象体系:天官(皇权象征)、子规(思归符号)、珠(珍贵事物的隐喻)

4. 意境特征: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5. 体裁特点:七言古体诗中的"神游体"变格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玉除:__________

(2)子规:__________

答案:

(1)白玉台阶

(2)杜鹃鸟

二、主旨理解

问:"赐福人间春似海,怜香犹自护残珠"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

答:既歌颂朝廷对边关的恩泽,又清醒认识到戍边将士的实际苦难,体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三、比较鉴赏

题目:本诗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表现边塞生活时视角有何不同?

答:岑参诗聚焦具体送别场景,本诗采用天神俯视的宏观视角;前者重纪实描写,后者重象征寓意。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珠帘半卷月明初"的画面表现力。

答:通过帘幕的物理阻隔与月光的穿透性形成张力,既写边塞夜色的清冷,又暗喻朝廷关怀与边地现实之间的隔膜。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本诗理解古代文人的"天人感应"思想?

答示例:诗中天官赐福与人间苦难的呼应,体现唐代文人认为天象与人事存在神秘关联的宇宙观,这种思想常见于祭祀文学与边塞诗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