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欢·金银花原文全集解析
本文梳理元代散曲家张可久《殿前欢·金银花》全篇内容,包含原文、白话译文、字词注释及创作背景解析,重点分析其田园意象与隐逸情怀的艺术表现。
《殿前欢·金银花》原文
【元】张可久
金银花满架,
小院深沉昼掩扉。
燕莺啼罢蜂儿睡,
香雾霏微。
茶瓯捧玉纤,
酒盏摇金波。
醉倒花阴里,
不知南北。
白话译文
金银花藤爬满竹架,
幽深小院白昼也关着门扉。
燕莺停啼蜜蜂入眠,
花香如薄雾般弥漫细微。
纤手捧着青瓷茶盏,
酒杯晃动着金色涟漪。
醉倒在繁花阴影下,
浑然忘却身处何地。
注释
【金银花】忍冬科植物,夏季开花,黄白相间,清香扑鼻。
【霏微】雾气弥漫貌,此处形容花香浮动之态。
【玉纤】女子纤细洁白的手指,典出《诗经·卫风》"手如柔荑"。
【金波】日光映照酒液形成的金色波纹,化用李白《把酒问月》"月光长照金樽里"。
创作背景
元至顺三年(1332年)夏,张可久辞官归隐杭州,于西子湖畔筑"小山堂"。此曲作于庭前金银花盛放时节,通过物象组合展现文人醉心自然的闲适之趣。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符合散曲"景起情结"的典型章法。
2. 语言艺术:"霏微"双声叠韵,与"金波"形成视听通感;"不知南北"用夸张手法强化醉态。
3. 思想内涵:通过封闭空间(小院)与开放心灵(醉忘)的对比,表达对官场束缚的疏离。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张可久以金银花为视觉焦点构建诗意空间。上阕"满架"与"掩扉"形成张力,暗示隐居者既享受自然馈赠又保持精神独立。下阕"玉纤""金波"的贵重意象与野趣花阴形成奇妙混搭,体现元曲雅俗交融的特质。结句"不知南北"看似写醉酒,实为对世俗价值体系的彻底超脱。
范文二
此曲在感官描写上极具层次。听觉(燕莺啼)、视觉(花满架)、嗅觉(香雾)、触觉(捧茶盏)交替呈现,最终归于"醉倒"的全身心体验。金银花作为药用植物入曲别有深意,既象征文人高洁品格,又暗含疗愈仕途创伤的隐喻。元代文人特有的"酒隐"心态在此得到诗意呈现。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张可久为"清丽派"散曲代表,与乔吉并称"双璧"。
2. 意象体系:金银花(隐逸)、茶瓯(雅致)、酒盏(放达)构成元代文人典型精神符号。
3. 艺术手法:通感(香雾霏微)、借代(玉纤指代人物)、以景结情(醉倒花阴)。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霏微"在曲中的含义
答案:形容花香如薄雾般朦胧弥漫的状态
解析:需结合"香雾"的比喻义理解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昼掩扉"的深层寓意
答案:既写实景又象征主动隔绝尘嚣,体现隐者守护精神世界的姿态
解析:门户意象在隐逸文学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
三、比较鉴赏
题目:对比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与本曲的写景差异
答案:白诗以移步换景展现动态美,本曲聚焦庭院创造静态画境;前者重自然生机,后者重人工雅趣
解析:需注意唐诗与元曲不同的审美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