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爱国诗作《登楼》原文和鉴赏
本文解析杜甫晚年代表作《登楼》,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背景分析,展现其沉郁顿挫的诗风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登楼》
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译文
繁花靠近高楼更令游子伤心,四方多灾多难时我独自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间奔涌而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古今。
大唐朝廷如北极星般不可动摇,西山盗寇休要再来侵扰。
可叹刘禅亡国后竟还有祠庙,黄昏时我姑且吟诵《梁甫吟》。
注释
【花近句】以乐景衬哀情,"伤客心"三字奠定全诗沉痛基调。
【锦江句】"来天地"展现空间辽阔,"变古今"暗喻时局动荡。
【北极句】"终不改"双关,既指星象恒定,又喻唐王朝正统。
【梁甫吟】诸葛亮出山前所作,暗含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
创作背景
公元764年春作于成都。时吐蕃连年入侵,长安一度陷落,诗人目睹国势衰微而自身漂泊西南,登楼远眺时百感交集。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四句写景抒情,后四句议论讽喻,符合杜甫七律"起承转合"的典型章法。
2. 语言:"终不改""莫相侵"等短语斩钉截铁,体现沉郁风格中的刚健骨力。
3. 思想:将个人漂泊之悲与家国存亡之痛交织,达到儒家诗教的至高境界。
4. 艺术:颔联时空对举,颈联虚实相生,尾联用典精警,展现炉火纯青的技法。
鉴赏范文
范文一
《登楼》最动人处在于矛盾的张力。开篇"花近高楼"本是悦目之景,却引出"伤客心"的强烈反差。这种乐景写哀的手法,比直抒胸臆更具冲击力。颔联将锦江春色与玉垒浮云并置,浩荡的自然永恒反衬出人世的飘摇,为后文忧国之情埋下伏笔。清代沈德潜评此诗"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正道出杜诗以小见大的特质。
范文二
尾联用典堪称神来之笔。诗人由眼前后主祠庙联想到蜀汉灭亡,又借《梁甫吟》暗喻自己如诸葛亮般怀才不遇。这种古今叠印的手法,将个人命运嵌入历史长河,使诗意具有了史诗般的厚重感。值得注意的是,杜甫对刘禅的批评实含对当朝统治者的讽谏,体现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这种含蓄的批判精神正是杜诗精髓。
关于《登楼》的考试重点整理
【字词读音】玉垒(lěi)、梁甫(fǔ)吟、祠(cí)庙
【文学常识】七言律诗四联分别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艺术手法】对比(花景与伤心)、象征(北极喻朝廷)、用典(梁甫吟)
【思想情感】忧国伤时、怀才不遇、忠君爱国的儒家情怀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简答题
1、问:颔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有何深层含义?
答:表面写壮阔景色,实则暗示时空永恒与世事无常的哲理。
解析:杜甫常将自然意象人格化,此处天地古今的对照,暗含对唐王朝盛衰的思考。
2、问:颈联中"北极""西山"各指什么?
答:"北极"象征大唐政权,"西山"指吐蕃侵略者。
解析:杜甫善用天文地理意象构建政治隐喻,体现其"每饭不忘君"的思想特质。
3、问:全诗如何体现"沉郁顿挫"的风格?
答:情感沉痛而表达曲折,如尾联借古讽今,悲愤之情以含蓄方式呈现。
解析:这种风格是杜甫晚年诗艺成熟的标志,将个人情绪升华为时代悲歌。
二、选择题
1、"万方多难此登临"的"万方"意思是:
A. 万种方法
B. 全国各地
C. 众多方面
D. 万千气象
答案:B
解析:此处"万方"指疆域四方,与《诗经》"经营四方"用法一脉相承。
2、下列不属于本诗艺术特色的是:
A. 虚实相生
B. 直白浅近
C. 善用典故
D. 对仗工整
答案:B
解析:杜诗语言凝练含蓄,与"直白浅近"的通俗诗风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