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文> 刘义庆《世说新语》原文附翻译

刘义庆《世说新语》原文附翻译

时间:2025-09-16 15:00:03

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原文附翻译与鉴赏

《世说新语·咏雪》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所编志人小说集中的经典片段,通过谢安家族子弟咏雪联句的对话,展现魏晋名士的才思与风雅。本文将提供原文、译文、注释及深度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其语言艺术与思想内涵。

原文

《咏雪》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与子侄辈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安高兴地问:“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侄子谢朗说:“差不多像把盐撒在空中。”

侄女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谢安听后开怀大笑。

注释

【内集】家庭聚会。魏晋士族重视家族文化传承,此类雅集常见。

【差可拟】勉强可以比拟。“差”读chā,意为略微。

【柳絮因风起】以动态比喻超越静态描写,体现谢道韫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

【公大笑乐】谢安的反应既肯定才思,更赞赏超越常规的想象力,暗含对女性才学的认可。

创作背景

东晋时期,士族阶层盛行清谈之风。谢安作为陈郡谢氏核心人物,其家族教育注重才性修养。这段对话发生于公元4世纪中叶,时值谢安隐居会稽东山期间,反映魏晋名士将日常生活艺术化的倾向。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采用经典问答体,通过三人对话形成递进,谢道韫的比喻成为点睛之笔。

2. 语言艺术:谢朗比喻侧重形似,谢道韫则捕捉神韵,体现“形神之辩”的审美追求。

3. 思想内涵:展现魏晋人物品藻的标准——不仅要求才学,更看重独特的审美视角。

4. 社会意义:谢道韫作为女性参与文事并获得认可,折射东晋士族对女性教育的开放态度。

鉴赏范文

范文一:比喻艺术的层次跃升

谢朗“撒盐空中”的比喻虽具象却失之呆板,盐粒的直线下落难以表现雪的轻盈。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重构比喻维度:柳絮的白色与雪色呼应,随风舞动的姿态暗合雪花飘落轨迹,更通过“因风”二字点出自然力的参与。这种动态化、情境化的表达,将比喻从视觉相似提升至意境相通,展现魏晋美学对“传神”的追求。

范文二: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声音

在男性主导的魏晋清谈场域中,谢道韫的脱颖而出具有特殊意义。其比喻不仅胜在技巧,更体现女性特有的细腻感知。谢安“大笑乐”的反应,不同于《世说新语》中常见的男性文人互嘲,而是真诚的激赏。这一细节折射出东晋高门对才学的绝对尊重,性别因素让位于文化素养,为后世理解魏晋风度提供了重要个案。

关于《咏雪》的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世说新语》属志人小说,分36门类,本则出自“言语”门。

【关键字词】内集(家庭聚会)、差(chā,略微)、拟(比拟)、未若(不如)。

【意象分析】“柳絮”象征春天与生命力,与寒冬飞雪形成张力,暗含对生机的不懈追寻。

【核心考点】比喻的层级差异、魏晋清谈的文化特征、谢道韫的历史形象建构。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俄而雪骤:__________

(2)差可拟:__________

答案:

(1)不久,雪下得急

(2)勉强可以比拟

解析:“俄而”表示时间短暂,“差”在此语境中表程度而非优劣。

二、主旨理解

题目:谢安为何更赞赏谢道韫的比喻?

答案:谢道韫抓住雪花轻盈飘舞的神韵,以动态的柳絮作比,比谢朗静态的撒盐比喻更具艺术感染力,符合魏晋人物对“得意忘形”的审美追求。

解析:需结合魏晋玄学“重神轻形”的思想背景作答。

三、比较鉴赏

题目:对比《咏雪》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中的柳意象有何不同?

答案:《采薇》的柳象征离别愁绪,承载情感记忆;《咏雪》的柳絮纯为自然比喻,突出审美愉悦。前者侧重抒情功能,后者侧重认知功能。

解析:同一意象在不同文本中可能承载完全不同的文化密码。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未若柳絮因风起”说明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答案示例:突破常规需要超越表面相似性。谢道韫不满足于颜色比拟,而是捕捉运动本质,这种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思维方式,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方法论启示。

解析:古诗新解需建立在对原作文本的准确理解基础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