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文>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5-09-14 12:57:01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记载了郑国大夫烛之武凭借智慧与辩才说服秦穆公退兵的故事。文章展现了春秋时期的外交智慧与语言艺术,是研究先秦散文和谋略思想的重要文本。

原文

《烛之武退秦师》

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译文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国无礼,并且亲近楚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南面。

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急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军必定撤退。"

郑文公采纳了他的建议。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更无能为力了。"

郑文公说:"我没能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但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烛之武答应了。

夜里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他见到秦穆公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不敢来麻烦您了。

越过别国把远方的土地作为边邑,您知道这很难。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邻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

如果放过郑国让它做东道主,贵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乏的物资,对您也没有害处。

况且您曾经给过晋惠公恩惠,他答应给您焦、瑕二地,可是他早晨渡河回国,晚上就筑城防御,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它既要在东边扩大疆土,又要向西边扩张,如果不损害秦国,它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损害秦国来使晋国获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秦穆公很高兴,与郑国结盟。

派杞子、逢孙、杨孙驻守郑国,就撤军回国了。

注释

贰于楚:对晋国怀有二心而亲近楚国。

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氾南:氾水南面,在今河南中牟南。

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作为边邑。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行李:外交使者。

共:通"供",供给。

焦、瑕:晋国二地名。

设版:筑墙防御。

封:疆界。

阙:损害。

创作背景

本文记载的是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合攻郑的外交事件。当时晋文公为报当年流亡时郑国不予礼遇之仇,联合秦国攻打郑国。郑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烛之武临危受命,通过分析利害关系说服秦穆公退兵,瓦解了秦晋联盟。

作品解析

1. 结构分析:文章按事件发展顺序展开,先交代背景,再写烛之武受命、说秦、退兵的过程,层次分明。

2. 语言特色:对话占主要篇幅,通过人物语言展现性格和智慧。烛之武的说辞逻辑严密,层层递进。

3. 思想内涵:体现了春秋时期"以利相合"的外交原则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思想。

4. 艺术特色:人物形象鲜明,烛之武的机智与秦穆公的务实都跃然纸上;说理透彻,善用反问和对比。

鉴赏范文

范文一

烛之武的说辞艺术堪称古代外交辞令的典范。他首先以退为进,承认郑国将亡,消除秦穆公的戒备心理。接着从地理角度分析灭郑对秦无益,再从历史角度揭露晋国的背信弃义,最后指出晋国扩张必将损害秦国利益。这番说辞环环相扣,既有事实依据,又有逻辑推理,最终使秦穆公心悦诚服地撤军。这种晓之以理、动之以利的外交智慧,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范文二

《烛之武退秦师》展现了春秋时期士人的责任担当。当国家危难之际,年迈的烛之武不计前嫌,毅然承担起救国重任。他夜缒出城的场景,凸显了孤身赴险的勇气。在说辞中,他既维护了国家尊严,又保全了国家利益,体现了"士"阶层"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格。文章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塑造了一位智勇双全的爱国者形象,其精神境界令人敬佩。

关于《烛之武退秦师》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缒、贰、鄙、行李、共、阙

2. 文学常识:出自《左传》,作者左丘明,记载春秋时期历史

3. 知识要点:秦晋围郑的原因、烛之武说辞的逻辑层次

4. 意象意境:夜缒而出的危急场景、外交辞令的智慧之美

5. 思想内涵:利益至上的外交原则、弱国外交的智慧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贰于楚:__________

(2)共其乏困:__________

答案:

(1)怀有二心

(2)通"供",供给

解析: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注意通假字现象。

二、主旨理解

题目: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穆公退兵的?

答案:首先承认郑国将亡,接着分析灭郑对秦无益反有害,再揭露晋国背信弃义的历史,最后指出晋国扩张必将损害秦国利益。

解析:说辞分为四个层次,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三、比较鉴赏

题目:《烛之武退秦师》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在劝谏艺术上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