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二十四节气古诗大全:72首经典诗词汇编

二十四节气古诗大全:72首经典诗词汇编

时间:2025-09-16 19:00:02

二十四节气古诗大全:72首经典诗词汇编

二十四节气的韵律穿透千年时光,诗人的笔墨便化作四季的刻度,在天地间勾勒出农耕文明的呼吸与心跳。这些诗篇如七十二候的星图,每一首都镌刻着物候变迁的密码,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诗意的栖居。从立春的微雨到冬至的飞雪,让我们循着诗句的幽径,聆听岁月深处的节气回响。

1、《立春》

杜甫〔唐代〕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此诗作于杜甫漂泊夔州时期,以立春"春盘"习俗为切入点,展现盛唐长安与洛阳的节庆记忆。白玉盘中青丝生菜的意象,暗合《四时宝镜》中"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的古老传统。诗人将眼前巫峡寒江与故都梅影对照,使节气物候成为家国情怀的载体。"纤手""高门"的细节描写,折射出唐代立春赐宴的宫廷礼制,而末句的悲怆题诗,则道出节令更迭中羁旅之人的永恒乡愁。

2、《清明》

杜牧〔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七绝以白描手法勾勒唐代清明节的特殊氛围。诗中"雨纷纷"既写实景又暗喻愁绪,与寒食禁火后的清冷气息浑然一体。"断魂"二字浓缩了祭扫先人的集体哀思,而牧童所指的杏花村,则成为生死对话中的温暖缓冲。值得注意的是,唐代清明尚属寒食节尾声,诗中未直接出现扫墓描写,却通过行人、酒家、牧童的互动,展现节俗活动向郊野延伸的空间特征。末句的杏花意象,恰是清明三候"桐始华,田鼠化鴽,虹始见"的生动注脚。

3、《小满》

欧阳修〔宋代〕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欧阳修此作捕捉小满节气"万物小得盈满"的神韵。夜莺、绿柳、皓月的意象群,对应《月令七十二候》中"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的物候特征。诗中"垄头麦"的描写尤为精妙,既点明此时冬小麦灌浆将熟的农时特点,又以拟人化的"笑"字,赋予麦穗灵动的生命感。落红与青麦的色彩对比,暗含花神退位、谷神登场的节气更替哲学,展现出宋代文人对农耕时序的细腻观察。

4、《立秋》

刘翰〔宋代〕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刘翰以"听觉通感"构建立秋的微妙意境。乳鸦啼散、梧叶坠阶的声响,与"新凉"的触觉、"月明"的视觉交织,精准呈现"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的初秋三候。玉屏空的意象暗示夏帷已卷,而"秋声无觅处"的困惑,恰是立秋作为气候过渡节点的诗意表达。阶前梧叶的细节,暗合《淮南子》"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典故,使节气变迁具有了文化仪式感。

5、《大雪》

陆游〔宋代〕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陆游以豪放笔法书写大雪节气的凛冽气象。诗中"巧穿帘罅"的雪花与"重压林梢"的积雪,形成轻重相生的动态美感,暗合"鹖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的物候记载。毡幄赌戏、策马晨兴的细节,折射出南宋军旅生活中的节气记忆。尾联黄河冰封的想象,将个人功名之叹升华为对北方故土的遥望,使节气诗超越物候描写而具备历史厚重感。这种"以雪写志"的手法,正是放翁诗风的典型体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