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优美诗词精选
当大雪的银装覆满山川,诗人的笔锋便蘸取六出飞花,在素笺上勾勒出冰魂雪魄的意境。这个标志着仲冬开始的节气,既是农事休憩的节点,也是文人围炉咏雪的雅集时刻。从岑参的边塞风霜到陆游的茅檐夜雪,每一片诗句都承载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生命的沉思。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首边塞诗中的雪景描写堪称千古绝唱。诗人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喻,将苦寒的边关风雪转化为烂漫的春意,在壮阔中见灵秀。瀚海冰原与万里愁云的意象叠加,既展现戍边将士的艰苦,又暗含对友人归京的复杂心绪。大雪节气在此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成为家国情怀的载体,雄浑笔力中藏着盛唐特有的气象。
2、《夜雪》
白居易〔唐代〕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乐天以四两拨千斤的笔法,构筑出冬夜听雪的经典场景。衾枕之"冷"与窗户之"明"形成感官对照,折竹声的细节暗示积雪之厚,不着"雪"字而尽得风流。这种含蓄表达正合大雪节气"至此而雪盛"的特征,诗人独卧听雪的孤寂,与天地间悄然累积的雪量形成微妙共振。平淡字句里蕴含着宋人推崇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学追求。
3、《除夜雪》
陆游〔宋代〕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放翁将大雪与除夕习俗熔铸成诗。首句"四更初"的精准时间刻度,强化了风雪夜归的现场感。"嘉瑞"二字道出古人视雪为丰年祥兆的观念,而写桃符的温馨细节,恰与窗外飞雪形成寒暖对照。诗中暗含《礼记》"天地严凝之气始于大雪"的时令认知,更通过屠苏酒、桃符等元素,展现节气文化与民俗生活的深度交融。
4、《江雪》
柳宗元〔唐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子厚谪居永州时所作的这幅雪景小品,堪称中国诗歌史上最凝练的冬钓图。前两句以"千山""万径"的宏大空间反衬"绝""灭"的绝对寂静,后两句突然聚焦到微小的人迹,构成强烈的视觉张力。渔翁的"独钓"既是对政治冷遇的精神超越,也暗合大雪节气"万物潜藏"的哲学意味。水墨画般的留白手法,将孤绝之境提升到禅意高度。
5、《大雪》
陆游〔宋代〕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永,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此诗展现江南罕见大雪引发的生命感怀。诗人以"巧穿帘罅"的灵动与"重压林梢"的沉滞,写出雪花的双重性格。毡帐博戏的暖意反衬出"金羁立马"的宦游艰辛,末句"黄河彻底冰"的壮阔想象,将个人迟暮之叹升华为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全诗既遵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雪,十一月节,雪至此而盛"的物候特征,又突破节气诗的惯常框架,注入深沉的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