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古人描写小雪节气的经典诗句精选

古人描写小雪节气的经典诗句精选

时间:2025-09-17 20:35:01

古人描写小雪节气的经典诗句精选

小雪的微光掠过庭前枯柳,诗人的笔锋便蘸满季节的寒霜与暖意。这个轻寒未深的节气,在古人笔下既是银粟初积的静美画卷,也是围炉夜话的温情注脚。那些散落在唐宋诗卷中的雪痕,至今仍闪烁着时光淬炼的晶莹。

1、《小雪》

戴叔伦〔唐代〕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戴叔伦以简淡笔墨勾勒出小雪飘零的灵动之态。首句“花雪随风”将雪花比作花瓣,赋予其轻盈美感;“不厌看”三字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趣的沉醉。后两句笔锋暗转,林峦隐没于雪幕的苍茫,与窗下愁人形成空间对照。末句“一片飞来一片寒”以递进式触觉描写,将物理之寒与心境之寂双重叠加。此诗捕捉了小雪节气“未盛将衰”的特质,恰是唐代山水诗“以景锁情”的典范。

2、《夜雪》

白居易〔唐代〕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乐天此作堪称小雪节气感官书写的教科书。全诗未着一个“雪”字,却通过“衾冷”“窗明”的触觉视觉对比,暗写积雪反射月光的物理现象。后两句更以“折竹声”这一典型意象,将雪压竹枝的动势转化为听觉体验。诗人截取深夜卧床的私密视角,将节气特征融入生活细节,体现其“老妪能解”的平实诗风。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恰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小雪“气寒将雪”的诠释。

3、《小雪日戏题绝句》

张登〔唐代〕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张登此诗展现岭南地区独特的小雪景象。首句“徒推”二字暗含对历法机械性的调侃,刺梧青绿、木槿盛放的物候描写,颠覆了北方“虹藏不见”的节气认知。后两句“融和长养”直指岭南气候的温润特性,尾句“炎洲雨露”更以地理差异解构节气普遍性。这种地域视角的节气诗,在唐代堪称异数,既反映诗人宦游南国的生活体验,也暗合《岭表录异》中“南雪不北”的气候记录。

4、《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徐铉〔宋代〕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徐铉以文人雅事点染小雪闲情。诗中“试新炉”“自煮茶”的细节,暗合《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宋代小雪煎茶习俗。颔联“篱菊覆水”“塞鸿连霞”构成俯仰天地的空间对仗,既写实景又隐喻人生境遇。颈联“寂寥”“斑驳”二词,将节气物候与生命体验交融,尾联“流年无奈”的喟叹,使全诗升华为对时光易逝的哲学思考。这种将节气仪式感转化为生命意识的作品,正是宋诗理趣化的典型体现。

5、《初寒》

陆游〔宋代〕

久雨重阳后,清寒小雪前。 拾薪椎髻仆,卖菜掘头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 身犹付一歃,名字更须传?

放翁此诗以白描手法展现底层民众的小雪生活图景。首联点明时令介于重阳与小雪之间的气候特征,后三联罗列拾薪、卖菜、啜粥、卧毡等生活细节,与士大夫阶层的围炉雅趣形成强烈反差。末句“名字更须传”的反诘,暗含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这种将节气书写转向社会现实的视角,既体现陆游诗“多悲慨”的特点,也印证《梦粱录》记载的南宋民间“小雪腌菜御冬”的生存智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