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描写立夏节气的古诗精选

描写立夏节气的古诗精选

时间:2025-09-16 17:00:02

描写立夏节气的古诗精选

立夏的暖风拂过新荷,古人以墨为线,串起时节更迭的珠玉。这些诗行或捕捉蝼蝈初鸣的生机,或描摹槐荫渐浓的幽趣,在平仄间勾勒出夏日初临的万般情态。透过千年诗眼,我们仍能窥见那份对光阴流转的细腻感知,以及人与自然的永恒对话。

1、《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韦应物〔唐代〕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韦应物此诗以长安官署为背景,展现立夏特有的时空质感。首联“改序念芳辰”道出节气更替的仪式感,而“烦襟倦日永”暗合《礼记·月令》所载“蝼蝈鸣,蚯蚓出”的物候特征。诗中“夏木成阴”与“公门昼静”形成动静对照,既符合唐代官署避暑的行政节奏,又暗含诗人对兄弟的思念。末句“惜徂景”三字,将节气变迁提升至生命哲思的高度,体现韦诗冲淡中见深情的艺术特色。

2、《立夏》

陆游〔宋代〕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放翁此作堪称立夏民俗的生动切片。开篇“赤帜插城扉”暗合《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宋代立夏“启冰赐百官”传统,以旗帜意象隐喻炎帝退位、祝融司夏的五行观念。中二联工笔描绘物候变化:燕巢新泥呼应《逸周书》“蝼蝈鸣”的记载,槐柳密荫则暗用陶渊明《停云》诗意。尾联“试单衣”的细节,既反映宋代江南地区换季习俗,又透露出诗人对日常生活的审美观照,体现陆游诗“闲适处见真趣”的创作特点。

3、《四月十三日立夏》

方回〔元代〕

百年春一年,四月夏将到。 门外杂炎凉,窗前绿阴绕。 莺犹求友声,燕新巢完好。 蚕熟麦亦秋,田家蚕事早。

方回此诗以农事视角切入节气观察,呈现元代江南立夏的双重维度。前四句通过“炎凉”“绿阴”的对比,暗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万物至此皆长大”的释义。后四句聚焦农耕细节,“蚕熟麦秋”化用《诗经·豳风》“蚕月条桑”典故,将立夏三候中的“王瓜生”转化为具体的生产场景。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现节气与农事的深度绑定,在元代诗坛崇尚理趣的风气中独具质朴之美。

4、《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文天祥〔宋代〕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文山先生此诗作于隐居时期,却超越寻常隐逸诗的格局。诗中“夏气重渊底”暗用《周易·复卦》“雷在地中”的意象,将立夏阳气盛极的物候特征升华为天地正气。颈联“穷吟”“淡饮”的对比,既体现宋代士大夫“琴棋书画诗酒茶”的生活美学,又暗含“暑不因人热”的孤高气节。末句“解愠风”典出舜帝《南风歌》,将个人节气体验与家国情怀相熔铸,展现其诗风沉郁顿挫的特质。

5、《立夏前二日作》

陆龟蒙〔唐代〕

天启玄阴孕,风生八表清。 但惊符有节,不觉候无征。 蝶粉新沾蕊,蜂须早退英。 自怜衰老质,犹得奉升平。

晚唐诗人陆龟蒙此诗展现立夏前夕的微妙气象。首联“玄阴孕”暗合《淮南子》“阴气萌于下”的夏至前兆理论,而“八表清”则呼应《吕氏春秋》记载的“清明风至”。诗中“蝶粉蜂须”的细腻观察,既体现唐代江南地区丰富的物候记录传统,又以昆虫活动印证《月令》“蝼蝈鸣”的节气特征。尾联“奉升平”之语,在晚唐动荡时局中尤显珍贵,反映诗人对自然节律的依恋实为对人间秩序的期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