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春分节气古诗精选赏读

春分节气古诗精选赏读

时间:2025-09-15 19:35:02

春分节气古诗精选赏读

春分的日影划过赤道,昼夜均而寒暑平,天地间便展开一幅阴阳相半的画卷。古人以诗笔捕捉这微妙时刻,或写燕归柳绿,或叹光阴流转,字里行间尽是生命的悸动与宇宙的韵律。这些诗篇如同时令的密码,让我们在千年后仍能触摸到那份对自然的虔敬与诗意的栖居。

1、《咏柳》

贺知章〔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以工笔般的精妙刻画春柳风姿。首句“碧玉妆成”将新柳比作雕琢的翡翠,显其温润透亮;“万条垂下”则以动态笔法勾勒柳枝婆娑之态。最绝妙处在于末句设问,将无形春风具象化为裁叶的剪刀,既呼应春分时节万物萌发的物候特征,又暗合古人“天工开物”的宇宙观。贺知章以简练四句,完美捕捉了春分前后草木初萌的刹那光华,展现了盛唐诗人以小见大的艺术功力。

2、《春分日》

徐铉〔宋代〕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徐铉此诗堪称春分节气的标准注脚。开篇直扣题旨,“春色正中分”既指昼夜平分的天文现象,又暗喻春光最盛之时。颔联“绿野”“晴天”二句,以光影交错的笔法展现春分特有的澄明气象。颈联“燕飞”“花落”的对照,精准对应春分三候中的“玄鸟至”与“雷乃发声”物候特征。尾联突然转入闺怨情思,将节气更迭与人生怅惘交织,体现了宋代诗人对时空敏感的特质。全诗犹如一幅设色清丽的工笔小品,既有科学观察的严谨,又不失文人雅趣。

3、《春日田家》

宋琬〔清代〕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这首田园诗以白描手法记录春分农事。前两句勾勒出“黄雀成群”“山叟话旧”的乡野闲适图景,后两句突然转入夜半忙碌场景。“饭牛呼妇”的细节生动再现了春分前后抢抓农时的紧迫感,末句“明朝种树”直接点明春分栽植的传统习俗。诗人通过昼夜场景的强烈对比,既展现了节气对农耕社会的指导意义,又暗含“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古老智慧。全诗语言质朴如泥土,却散发着生生不息的农耕文明气息。

4、《癸丑春分后雪》

苏轼〔宋代〕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苏轼此诗记录了春分时节的反常降雪现象。首联“省见稀”三字道出春分雪的罕见,而“半开桃李”的娇弱更反衬出春寒料峭。颔联以梅花、柳絮为喻,将自然现象升华为艺术意象,展现诗人化俗为雅的本领。后两联转入哲理思考,“东君”“阴机”等拟人化表达,既体现宋人以理入诗的特点,又暗含对无常天道的感慨。全诗将科学观察、艺术想象与哲学沉思熔于一炉,堪称节气诗中的思辨之作。

5、《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武元衡〔唐代〕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宝瑟常馀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

这首宴饮诗展现了春分时节的人文风情。诗人以“南国宴饮”开篇,旋即转入“交情老倍亲”的抒情,将节气欢宴与人生况味紧密结合。“月惭”“花笑”的拟人笔法,使自然景物与宴席氛围相互映照。颈联“宝瑟”“琼枝”的意象,既暗合春分“雷乃发声”的物候,又象征文士的高洁品格。尾句“桃李艳妆”回归春分花信,形成首尾圆融的意境。全诗在节令宴饮中寄托了唐人特有的豪迈与深情,展现了节气文化的社会维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