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冬至节气诗词精选赏读

冬至节气诗词精选赏读

时间:2025-09-16 16:35:02

冬至节气诗词精选赏读

冬至的寒霜覆上屋檐,古人的笔墨便在长夜中点燃温暖的星光。作为二十四节气中阴阳转换的节点,冬至既是岁暮的终点,亦是阳气初生的开端。那些穿越千年的诗句,或写围炉夜话的温情,或抒羁旅孤灯的寂寥,皆以独特的意象镌刻着中国人对光阴流转的哲思。

1、《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唐代〕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作于白居易宦游邯郸之时,以平实语言勾勒出唐代冬至夜的独特风俗。驿馆孤灯与抱膝独坐的剪影,暗合冬至“阴极之至”的天象特征;而“说着远行人”的想象,则揭示唐人冬至团聚的习俗。诗人将节气物候与羁旅情怀交融,灯影的冷与亲语的暖形成微妙张力,展现出中国古典诗歌“以节寄情”的典型手法。

2、《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苏轼〔宋代〕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苏轼此诗以冬至“一阳生”的物候现象起兴,井底微阳暗喻天地间初萌的生机。寒雨枯荄的萧瑟与诗人独游的孤傲形成对照,末句“不是花时肯独来”更见其超脱俗流的品格。宋人注重冬至祭天礼俗,而苏轼反以禅寺独游展现文人雅趣,诗中“微阳”“枯荄”等意象既符合冬至气候特征,又暗含《周易》复卦“雷在地中”的哲学意蕴。

3、《冬至》

杜甫〔唐代〕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杜甫此诗将个人命运与节气特性深度绑定。首句“长为客”的重复强调,对应冬至“日短之至”的天文特征;江上独老与天边相亲的对比,则折射出安史之乱后文人漂泊的集体创伤。诗中“穷愁泥杀人”的激烈表达,突破传统冬至诗的温馨基调,以老杜特有的沉郁笔力,将节气书写升华为时代苦难的见证。

4、《辛酉冬至》

陆游〔宋代〕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陆游以八旬高龄所作此诗,展现南宋士人独特的冬至感悟。“日南至”的天文术语与“门寂然”的现实场景并置,暗示偏安王朝的衰微气象。后联“轻过节”“怯增年”的矛盾心理,既符合冬至“亚岁”的节日地位,又透露出诗人对生命终点的清醒认知。全诗以平淡语写深沉情,梅影茶烟间可见宋诗理趣之美。

5、《冬至宿杨梅馆》

白居易〔唐代〕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此诗以精确的历法记录开篇,“十一月”指农历,“长至”为冬至别称,体现唐人严谨的节气观念。三千里与独宿的强烈反差,强化了冬至夜本应团聚的民俗期待。诗中“冷枕单床”的触觉意象,与冬至“数九寒天”的气候特征相呼应,而“病身”的自我观照,则使节气诗超越了应景之作,成为生命体验的深刻切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