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诗精选
当小雪的微寒轻抚大地,天地间便悄然铺展出一幅素净的画卷。古人以诗为笔,勾勒出这一时节的清冷与静谧,字里行间流淌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生命的沉思。这些诗篇如雪花般轻盈,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意蕴,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能触摸到那份纯净的诗意。
1、《小雪》
戴叔伦〔唐代〕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戴叔伦此诗以小雪为背景,将雪花与愁绪交织,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意境。首句“花雪随风不厌看”以“花雪”喻雪花,凸显其轻盈之美,而“不厌看”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景的无限眷恋。后句“更多还肯失林峦”暗含时光流逝、景物变迁的感慨。末二句“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将视角转向室内,以“一片寒”双关雪之寒与心之寒,巧妙地将节气特征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诗人借小雪之景,抒发了独处时的孤寂与淡淡的忧思,展现了唐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2、《小雪日戏题绝句》
张登〔唐代〕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张登此诗以戏谑笔调描写小雪时节的南方景象,别具一格。诗中“甲子徒推小雪天”点明节气,却以“徒推”二字暗示节令与实际气候的差异。“刺梧犹绿槿花然”描绘了南方冬日依然草木葱茏、鲜花盛开的景象,与北方小雪时节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进一步强调南方气候的温暖湿润,暗含对自然造化地域差异的惊叹。全诗打破了传统节气诗的萧瑟基调,以轻快笔触展现了地域气候的多样性,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开放心态。
3、《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徐铉〔宋代〕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徐铉此诗以小雪日为背景,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闲适生活与深沉感慨。首联“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勾勒出一幅冬日傍晚独饮的静谧画面,煮茶这一雅事体现了宋人的生活情趣。颔联“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以菊花低垂、鸿雁南飞的意象,暗示时令变迁与岁月流逝。颈联“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将节气特征与人生境遇相联系,鬓上轻霜既是实写也是象征。尾联“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道出对时光无情的慨叹,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细腻与哲思。全诗将节气物候与人生感悟完美融合,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理性之美。
4、《小雪》
陆龟蒙〔唐代〕
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枫汀尚忆逢人别,麦陇唯应欠雉眠。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到村前。邻翁意绪相安慰,多说明年是稔年。
陆龟蒙此诗以江南小雪为背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温情。首联“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点明江南小雪时节的气候特征,寒而不冽。颔联“枫汀尚忆逢人别,麦陇唯应欠雉眠”以枫汀、麦陇等乡村意象,勾勒出恬淡的田园风光,雉鸟不眠暗示农事的延续。颈联“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到村前”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尾联“邻翁意绪相安慰,多说明年是稔年”通过邻里对话,展现了朴素的农耕智慧与乐观精神。全诗没有刻意描摹雪景,而是通过乡村生活细节展现节气氛围,体现了陆龟蒙作为田园诗人的独特视角和平实风格。
5、《小雪后书事》
陆游〔宋代〕
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枫汀尚忆逢人别,麦陇唯应欠雉眠。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到村前。邻翁意绪相安慰,多说明年是稔年。
陆游此诗以小雪后的日常为题,展现了诗人暮年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诗中“满城楼观玉阑干”写雪后城市景象,银装素裹中透出清冷之美。“小雪晴沙不作泥”生动刻画了晴日小雪易融的特性,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精准把握。“疏帘红日弄朝晖”以帘间透出的朝阳,为冬晨增添暖意。后四句转入对老年生活的描写,“老年一饱费经营”道出生活之不易,“占岁丰穰简寂宽”则表现出随遇而安的豁达。尾联“莫嫌衰病多嘲谑,齿宿心童总未干”以自嘲口吻展现了诗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全诗将节气物候与晚年感悟相结合,体现了陆游诗歌特有的生活气息与坚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