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大寒节气古诗精选赏析

大寒节气古诗精选赏析

时间:2025-09-18 17:35:01

大寒节气古诗精选赏析

大寒的凛冽穿透岁末的寂静,诗人的笔锋便如冰棱般凝练,刻画出天地至寒中的温热人情。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却因诗意的浸润而显出别样生机。那些跨越千年的诗句,将节气物候、农事民情与文人哲思熔铸一体,在霜雪覆盖的画卷上,勾勒出中华文明独有的时令美学。

1、《大寒》

陆游〔宋代〕

大寒雪未消,闭户我无憀。 小酌易成醉,冲寒须早朝。 砚冰已合冻,炉火尚通红。 万事付杯酒,生涯奈老何。

陆游此诗以白描手法捕捉大寒时节的典型场景:户外积雪不化,砚台结冰,而室内炉火通红。诗人通过"闭户""小酌"的细节,展现文人抵御严寒的生活方式。"冲寒须早朝"一句暗含仕途艰辛,尾联"万事付杯酒"则流露出英雄迟暮的无奈。全诗以冷暖对比为基调,将节气特征与人生感慨巧妙结合,体现宋代士大夫在严冬中的精神坚守。砚冰与炉火的意象尤其精妙,构成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取暖象征。

2、《大寒出江陵西门》

陆游〔宋代〕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岁穷市井多穷巷,地僻江湖少故园。 残历不须劳屈指,大寒三日是春元。

此诗作于陆游夔州通判任上,记录大寒时节出城所见。开篇"淡日寒云"的天气描写,精准呈现冬末春初特有的朦胧天象。"重裘藏手"的细节,与马匹羸瘦、市井萧条的景象相呼应,折射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末句"大寒三日是春元"暗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寒后十五日,斗指寅为立春"的历法知识,体现古人"数九盼春"的岁时观念。全诗以朴拙笔法勾勒岁寒图景,在冷寂中孕育着对春回的期待。

3、《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

元稹〔唐代〕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元稹这首节气诗展现唐代贵族的大寒生活图景。前四句通过腊酒、兽炭等物象,描绘富贵人家御寒的奢华场景,其中"无事莫开门"的劝诫,生动反映古人对大寒闭藏的养生智慧。后四句转入天文历法思考,"星周月讵存"暗用《礼记·月令》"星回于天,岁将更始"典故。尾联"梅柳待阳春"以植物候应点明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体现唐人"观物取象"的哲学思维。全诗在物质享受与精神观照间取得平衡,堪称节气诗的典范之作。

4、《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

苏轼〔宋代〕

春雨如暗尘,春风吹倒人。 东坡数间屋,巢子与谁邻。 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 相对不言寒,哀哉彼何人!

苏轼此诗一反常规,未直接描写大寒景象,而是通过友人巢三的贫居状态折射节气严寒。"空床敛败絮,破灶郁生薪"的描写,与诗人《寒食雨》中"破灶烧湿苇"异曲同工,展现宋代底层文人的生存困境。"相对不言寒"的细节尤为动人,将大寒节气的人际温情提升至"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诗中"春雨"意象看似突兀,实为黄州地区大寒时节"三候始雨水"的气候特征,体现苏轼对物候的精准观察。

5、《大寒夜坐》

文徵明〔明代〕

夜坐不知寒,钟声出远峦。 鹤惊残雪坠,僧倚古松看。 地静留清响,天空生昼寒。 年来诗句拙,不敢付琅玕。

明代文人文徵明此诗构建出大寒夜坐的禅意空间。首联"钟声出远峦"以声衬静,奠定空寂基调。颔联"鹤惊残雪坠"的动态描写,暗合大寒三候"鸡始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中的禽鸟意象。颈联"天空生昼寒"化用杜甫"天宇清霜净"句意,将夜间寒气想象为白昼所遗,构思奇绝。尾联自谦诗句拙劣不敢刻竹,实为文人雅士常见的谦逊表达。全诗将节气体验升华为精神修炼,展现明代吴门文人"以艺证道"的生活美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