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立春节气的古诗精选
当立春的东风拂过冻土,蛰虫始振的微响与诗人笔下的绿意一同苏醒。自周代迎春祭典到唐宋文人雅集,这一岁首节气始终承载着破旧立新的希冀。撷取五首立春诗作,可见冰澌融砚时,古人如何以诗心丈量天地回暖的尺度。
1、《立春》
杜甫〔唐代〕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此诗作于杜甫漂泊夔州时期,以长安洛阳"春盘"食俗起兴,白玉般的瓷盘与青丝般的菜缕,构成色彩鲜明的立春意象。唐代立春日有以生菜、果品装盘相赠的"春盘"风俗,杜甫却因战乱远离故土,巫峡寒江与记忆中的两京春色形成强烈反差。"呼儿觅纸"的结尾,将节气感怀升华为永恒的文学定格,体现其沉郁顿挫中见深情的艺术特质。
2、《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张九龄〔唐代〕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开元名相张九龄以"瑶华"喻雪,展现立春时节岭南特有的雪梅共赏奇观。诗中暗用《礼记·月令》"迎春于东郊"的典故,"五神"指勾芒等五行神,呼应汉代以来立春祭青帝的传统。窗竹含玉、院梅繁花的意象群,既符合其清澹含蓄的诗风,又暗含"春雪兆丰年"的农耕智慧。在节气与祭祀、自然与人文的多重维度中,构建出盛唐立春的庄严气象。
3、《汉宫春·立春日》
辛弃疾〔宋代〕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稼轩此词以女子头饰"春幡"切入,南宋临安立春有戴彩绸剪燕的习俗。上阕"黄柑荐酒"用晋代立春饮椒柏酒旧典,"青韭堆盘"则写南方春盘食俗,历史记忆与现实风俗交织。下阕"熏梅染柳"的拟人笔法,暗喻主战派如春阳化冰的政治期待,而"塞雁先还"的结句,将节气物候与词人"把吴钩看了"的壮志悲凉熔铸一体,展现豪放词派的深婉特质。
4、《立春偶成》
张栻〔宋代〕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理学家张栻此诗暗合《周易》"复卦"阳气始生的哲学观,"律回"指十二律吕应节气轮回的古老天文观念。全诗以"草木知"的拟人手法,突破理学诗说教窠臼,展现万物对春气的敏锐感知。"东风"句化用《楚辞》"东风飘兮神灵雨"的意境,水波绿影的参差变化,恰似朱子学派"格物致知"的生动注脚,在二十八字的尺幅中涵容天理与诗心。
5、《腊里立春蜂蝶辈出》
杨万里〔宋代〕
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疏梅。蜂儿辛苦多官府,蝴蝶乱忙无是非。
诚斋此诗捕捉立春与腊月重合时的特殊物候,"冻荄"指草根萌动与残梅飘落并存的矛盾景象。后联以蜂蝶喻官民:蜜蜂如胥吏奔波劳苦,蝴蝶似隐士自在逍遥,暗含对吏治的讽喻。这种"即景会心"的写法,典型体现杨万里"活法"诗学主张,将立春物候观察转化为社会百态的微妙投射,在轻快的笔调中寄寓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