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时间:2025-10-20 09:00:03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考试必考知识点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自传体散文,以简洁笔法勾勒出隐士形象,展现其安贫乐道、率真自然的精神境界。本文提供原文、译文、注释及考试要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经典作品。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

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

以此自终。

译文

这位先生不知是哪里人,

也不清楚他的姓名。

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名号。

他安闲沉静很少说话,

不羡慕荣华富贵。

喜欢读书,

却不过分追求字句解释;

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

就高兴得忘记吃饭。

生性酷爱喝酒,

但家境贫穷不能常得。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样,

有时备酒招待他。

他去喝酒总是喝光,

希望一醉方休;

喝醉后就自行离开,

从不留恋不舍。

家里四壁空空,

挡不住风雨和阳光;

粗布短衣打着补丁,

饭篮水瓢常常是空的,

他却安然自若。

经常写文章自我娱乐,

颇能表达自己的志趣。

忘却世俗得失,

这样度过一生。

注释

【何许人】何处人。许:处所。

【不详】不清楚。

【因以为号】因此用作名号。以:用。

【不求甚解】不刻意追求字句解释,指领会精神实质。

【会意】心得体会。

【造饮辄尽】去喝酒总是喝光。造:往,到。

【吝情】顾惜,在意。

【环堵萧然】屋内四壁空空。环堵:四周墙壁。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打着补丁。褐:粗布衣。

【箪瓢屡空】饮食器具经常空着,指生活贫困。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创作背景

陶渊明41岁辞去彭泽县令后归隐田园,此文作于晚年。东晋末年政治黑暗,门阀制度森严,作者借五柳先生形象寄托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志节,展现与世俗决裂的态度。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全文仅百余字,采用史传体例却打破常规,开篇"不知何许人"即颠覆传统传记写法。

2. 语言艺术:白描手法勾勒形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八个字写尽清贫却气节凛然。

3. 思想内涵:通过读书、饮酒、著文三事,展现"得道者"的精神自由,开创"隐逸诗人之宗"的典范。

4. 艺术创新:以第三人称写自传,虚实相生,开创"无我之境"的审美范式。

鉴赏范文

范文一

《五柳先生传》以空灵笔法构建双重镜像。表层是虚拟的"五柳先生",深层是真实的陶渊明。作者刻意隐去具体时空,用"环堵萧然"的物理空间与"晏如也"的精神空间形成张力。这种留白艺术使文本成为开放的精神场域,后世读者能从中照见自己的生存困境与解脱之道。文中"不慕荣利"与"忘怀得失"构成精神进阶,展现从抗拒世俗到超越世俗的完整心路历程。

范文二

陶渊明创造的"五柳先生"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精神符号。文中"好读书,不求甚解"颠覆汉代经学传统,开创审美式阅读范式;"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将饮酒提升为生命诗学;"常著文章自娱"确立文学的自足价值。这三个维度共同构建起士大夫的精神避难所。明代李贽评点此文"字字血泪",正因看破平淡文字下隐藏着对体制的彻底否定。这种否定不是消极逃避,而是通过建构新的价值坐标系完成的积极反抗。

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

造(到...去) 吝情(在意) 晏如(安然) 短褐(粗布衣)

2. 文学常识:

中国第一篇自传体散文,开创"以文为传"传统

3. 核心意象:

五柳树(隐士象征) 箪瓢(安贫乐道) 醉(精神自由)

4. 艺术特色:

白描手法 虚实相生 史传体变异

5. 思想价值:

确立"自然"为最高人生境界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因以为号:__________

(2)造饮辄尽:__________

答案:

(1)用...作为

(2)到...去

解析:需结合上下文判断词义,"造"在古文中常作动词。

二、主旨理解

题目:"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反映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展现安贫乐道、超脱物欲的精神境界,物质匮乏与精神充盈形成鲜明对比。

解析:注意"晏如"这个关键词的解读。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五柳先生传》与《归去来兮辞》思想内涵的异同。

答案:同:都表达厌恶官场、向往自然。异:前者通过虚构人物冷静观照,后者直抒胸臆情感激烈。

解析: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表达方式的差异。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深刻含义。

答案:反对汉代经学繁琐考证,主张把握精神实质,体现魏晋玄学"得意忘言"的思维方法。

解析:要联系汉晋学术思潮背景。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五柳先生"形象对现代人的启示?

答案示例:在物质社会中保持精神独立,警惕功利主义对心灵的侵蚀,重建简单生活的价值。

解析:需将古代思想进行现代转化,避免简单比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