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时间:2025-11-24 18:06:02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书湖阴先生壁》是北宋正织家王安石的一首题壁诗,通过描绘友人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环境,展现隐逸生活的闲适与高洁。本文将解析诗歌原文、翻译、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并附鉴赏范文与考试重点。

原文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茅草屋檐下常被打扫得洁净无苔痕,

成行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一条溪水环绕着农田将绿色滋养,

两座青山推门而入送来苍翠风光。

注释

【茅檐长扫】"长扫"指经常清扫,体现主人勤勉。茅檐暗示简朴生活。

【无苔】苔藓不生,反衬环境干燥洁净。"苔"读tái。

【成畦】畦(qí),田垄。花木整齐如农田划分,显主人匠心。

【护田】化用《汉书·沟洫志》"置护田吏",赋予流水人格化特征。

【排闼】闼(tà),门。用《史记·樊哙传》"排闼直入"典故,写山势扑面而来的动态。

创作背景

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今),与隐士杨德逢(号湖阴先生)交游。此诗作于1076年前后,正值变法失败后,诗人借友人居所景象寄托淡泊心境。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两句写人,后两句写景,由近及远,层次分明。

2. 语言:"护""送"二字拟人化,使自然景物具有情感;"排闼"用典不着痕迹。

3. 思想:通过田园意象,表达对远离正织纷争的向往。

4. 艺术:白描手法与典故运用结合,平淡中见奇崛。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诗中"护田""排闼"的拟人笔法最具特色。流水不再是自然存在,而成为守护农田的卫士;青山也主动推门献翠。这种物我交融的写法,既展现湖阴先生居所的生机,又暗含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后两句的空间拓展尤其精妙,从屋前花木到远处山水,画面由点及面,形成宏阔意境。

范文二

王安石的七绝常于平实处见深意。首句"无苔"的细节描写,暗示主人勤于洒扫的品性;"手自栽"强调亲力亲为的隐逸之乐。全诗未直接写人,却通过环境刻画烘托出主人高洁形象。这种侧面烘托的手法,比直白赞美更具艺术感染力,体现宋诗"以物观人"的审美追求。

关于《书湖阴先生壁》的考试重点整理

【字词读音】畦(qí)、闼(tà)、苔(tái)

【文学常识】王安石晚年诗风转向含蓄深沉,此诗为代表作之一

【艺术手法】拟人、用典、白描、侧面描写

【核心意象】茅檐(简朴)、青山(高洁)、绿水(生机)

【思想主旨】赞美隐逸生活,寄托正织失意后的超脱情怀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花木成畦:__________

(2)两山排闼:__________

答案:

(1)整齐的田垄

(2)推开门

解析:"畦"本指农田分区,"排闼"为典故活用。

二、主旨理解

题目:后两句如何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答案: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山水主动亲近人类的意愿,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解析:注意"护""送"的动词选择对意境塑造的作用。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茅檐长扫净无苔"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以细节描写展现居所洁净,侧面烘托主人勤勉高洁的品质,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

解析:宋代田园诗常用生活环境反映人物精神境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