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原文

时间:2025-11-24 18:34:1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原文解析与鉴赏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以豁达的胸襟和深挚的友情打动读者。本文将呈现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

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长安城垣巍峨,三秦大地拱卫;遥望蜀州方向,风烟弥漫五津。

与你分别时的心情,同为漂泊仕途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如近邻。

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小儿女般泪湿衣襟。

注释

城阙辅三秦:城阙指长安,三秦泛指关中地区,表现送别地的壮阔。

五津:岷江上的五个渡口,代指蜀州,暗示友人赴任之地的遥远。

宦游人:指为官漂泊之人,点明诗人与友人的共同身份。

海内存知己: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典故,凸显豁达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高宗乾封年间,王勃时任沛王府修撰。杜少府(名不详)被调任蜀州,王勃在长安为其送行。唐代士人常因仕途辗转各地,送别诗往往充满哀愁,而王勃一反常态,以昂扬笔调书写离情。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前两联写景叙事,后两联抒情议论,由实入虚,层次分明。

2. 语言风格:用词简练,“海内”“天涯”形成空间对比,强化情感张力。

3. 思想内涵:突破传统送别诗的悲戚,提出“天涯比邻”的积极人生观。

鉴赏范文

范文一

王勃此诗最动人处在于其超越时空的友情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以地理距离的遥远反衬心理距离的贴近,展现了盛唐文人开阔的胸襟。诗人将个人离愁升华为普世哲理,使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范文二

诗中“无为在歧路”的劝慰,暗含对六朝以来缠绵悱恻送别诗风的革新。王勃以“宦游人”的身份认同消解了离别的特殊性,转而强调精神共鸣的重要性。这种理性与情感的平衡,正是初唐诗歌向盛唐过渡的典型特征。

关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此诗代表其五律最高成就。

关键字词:五津(wǔ jīn,岷江渡口)、宦游(huàn yóu,外出为官)。

意象分析:“风烟”既写实景,又隐喻仕途艰险;“歧路”象征人生选择。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城阙辅三秦”中“辅”的含义。

答案:拱卫、护卫,形容三秦大地对长安的环绕之势。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体现的情感态度。

答案:表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超越物理距离,彰显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三、比较鉴赏

题目:对比王勃此诗与柳永《雨霖铃》的送别情感差异。

答案:王诗昂扬理性,强调精神相通;柳词婉约感伤,侧重离别痛苦,反映唐宋文学审美变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