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文> 【古文】《寒窑赋》原文(吕蒙正)全文

【古文】《寒窑赋》原文(吕蒙正)全文

时间:2025-11-20 16:03:25

【古文】《寒窑赋》原文(吕蒙正)全文解析

《寒窑赋》是北宋名相吕蒙正创作的骈文名篇,以寒窑贫士的视角揭示人生际遇的无常与命运的辩证关系。本文提供完整原文、白话翻译、典故注释及深度鉴赏,帮助读者理解宋代士人的命运观与处世哲学。

原文

《寒窑赋》

吕蒙正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

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

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

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

译文

天空会有难以预测的风云变幻,人生也可能遭遇突如其来的灾祸或福气。

蜈蚣虽有百条腿,爬行却比不上蛇的速度;

雄鸡生有双翅,飞翔却不及乌鸦的高度。

骏马能驰骋千里,但无人驾驭便无法到达;

胸怀远大志向,若没有机遇也难以实现。

孔子文章冠绝当世,却在陈国遭遇困厄;

姜太公军事才能超群,仍在渭水畔垂钓度日。

注释

"厄于陈邦":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典出《论语·卫灵公》。

"钓于渭水":姜尚八十岁仍在渭水垂钓,后遇周文王被拜为太师,典出《史记·齐太公世家》。

"非运不能自通":强调时运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宋代"命理"思想的渗透。

创作背景

吕蒙正少年时家贫如洗,曾在洛阳破窑栖身,每日靠寺庙施粥度日。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中状元后,为警醒世人勿以一时际遇论成败,特作此赋。文中对比手法与历史典故的运用,与其亲身经历形成强烈互文。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采用骈散结合的文体,前六句以自然现象喻人事,后四句用历史典故证观点。

2. 语言艺术:"百足"对"两翼","千里"应"冲天",工整对仗中暗含命运的反讽。

3. 思想内核:提出"才运相济"的辩证观,既肯定个人努力,又承认客观时运的限制。

鉴赏范文

范文一:命运书写的双重维度

《寒窑赋》最动人处在于其真实的历史厚重感。吕蒙正以自身从寒门学子到位极人臣的经历,解构了传统"天道酬勤"的单向逻辑。文中"蜈蚣""雄鸡"的意象群,构建起生物本性与实际能力的悖论,这种观察角度明显受到柳宗元《三戒》寓言的影响。而将孔子困厄与姜尚垂钓并置,实则暗含对科举制度下士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范文二:骈文中的命运辩证法

该赋表面谈命运无常,深层却藏着积极的处世智慧。吕蒙正刻意选用"马需人骑""志待运通"的对应句式,暗示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的辩证关系。这种思想与同期成书的《太平御览》"人事部"记载的帝王将相发迹故事形成互文,反映北宋初期寒门士子突破阶层固化的集体心理诉求。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词:厄(è,困苦)、渭水(黄河最大支流)、盖世(超过当世所有人)

2. 文学常识:骈文特征、北宋初期寒士文学、吕蒙正"三度为相"生平

3. 核心意象:寒窑(贫士符号)、垂钓(待时而出)、风云(命运无常)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盖世:__________

(2)厄:__________

答案:

(1)超过同时代人

(2)遭受困苦

二、主旨理解

题目:文中"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揭示了什么哲理?

答案:强调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力发挥的限制,即使具备才能也需要合适机遇。

三、比较鉴赏

题目:对比《寒窑赋》与《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段的思想差异

答案:孟子强调苦难磨练的必然性,吕蒙正则突出命运安排的偶然性,二者共同构成儒家命运观的完整维度。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寒窑赋》观点看待当代"寒门难出贵子"现象?

答案示例:既要承认社会结构对个人发展的制约,也要保持"待时而动"的积极心态,在条件限制中寻找突破可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