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言文> 【古文】《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李斯)

【古文】《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李斯)

时间:2025-11-20 16:03:25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李斯)

引导语:李斯《谏逐客书》是秦代名篇,以雄辩之辞劝阻秦王驱逐客卿,展现了政治智慧与文学价值。本文包含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鉴赏,助读者理解其历史意义与艺术特色。

原文

《谏逐客书》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译文

我听说官员们建议驱逐客卿,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招揽贤士,从西戎得到由余,从宛地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

这五人并非秦国人,但穆公重用他们,兼并二十个小国,称霸西戎。

秦孝公采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百姓富足,国家强盛,诸侯归附,夺取楚魏土地千里,至今国泰民安。

秦惠王用张仪计策,攻取三川,吞并巴蜀,收取上郡,占领汉中,控制九夷,制衡鄢郢,东据成皋险要,割取肥沃土地,瓦解六国联盟,迫使他们臣服秦国,功业延续至今。

秦昭王任用范雎,罢免穰侯,驱逐华阳君,巩固王权,抑制私门,逐步吞并诸侯,助秦完成帝业。

这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的功劳。

注释

缪公:即秦穆公,"缪"通"穆"。

由余:西戎贤臣,助秦称霸。

百里奚:楚国宛人,曾为奴隶,后为秦相。

蹇叔:宋国人,经百里奚推荐入秦。

丕豹:晋国大夫丕郑之子,因父被杀奔秦。

公孙支:字子桑,原为晋人。

商鞅:卫国人,在秦实行变法。

张仪:魏国人,提出"连横"策略。

范雎:魏国人,提出"远交近攻"战略。

穰侯:魏冉,秦昭王母舅,专权多年。

华阳:华阳君芈戎,宣太后弟。

创作背景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修建水渠,意图消耗秦国国力。事情败露后,秦宗室大臣借机建议驱逐所有客卿。时任客卿的李斯也在被逐之列,遂上书劝谏。秦王采纳其言,收回成命。

作品解析

1. 结构严谨:开篇亮明观点,继而列举秦四代君主重用客卿的史实,最后分析逐客危害,逻辑严密。

2. 论据充分: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为例,证明客卿对秦国的重大贡献,具有说服力。

3. 语言犀利:多用排比句式增强气势,如"并国二十""举地千里"等数字对比鲜明。

4. 政治智慧:将个人去留与国家利益结合,体现高超的进谏艺术。

5. 历史价值:反映了秦国开放用人政策与统一六国的内在关联。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谏逐客书》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以史为鉴的论证方式。李斯不直接为自己辩解,而是系统梳理秦国发展史,证明客卿是强国关键。列举的四位君主涵盖秦国崛起全过程,每个案例都对应特定历史功绩:穆公称霸、孝公变法、惠王扩张、昭王集权。这种宏大历史视角,使个人诉求升华为国家战略思考。文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总结,既是对历史的精准概括,也是对现实的深刻警示。

范文二

文章的语言艺术值得玩味。李斯善用铺陈排比增强气势,如"西取由余""东得百里奚""迎蹇叔""来丕豹"四个动词变化使用,既避免重复又形成节奏。描述商鞅变法成果时,"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四字句连用,如金石掷地。这种语言力量来自对历史事实的精准提炼,每个短句都包含具体政策与成效的因果关系。正是这种兼具理性与激情的表达,打动了雄才大略的秦王政。

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缪(通"穆")、蹇(jiǎn)叔、鄢(yān)郢(yǐng)、穰(ráng)侯、膏腴(yú)

2. 文学常识:秦代散文代表作、"书"体公文、李斯小篆统一者身份

3.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

4. 历史知识:商鞅变法内容、张仪连横策略、范雎远交近攻

5. 思想内涵:人才观、国家发展战略、政治智慧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窃以为过矣:__________

(2)遂散六国之从:__________

答案:

(1)私下认为

(2)瓦解合纵联盟

解析:"窃"表谦辞,"从"通"纵",指六国联合抗秦策略。

二、主旨理解

问:李斯通过四位秦君事例想说明什么观点?

答:说明客卿对秦国强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驱逐客卿将损害国家利益。

解析:列举穆公至昭王的用人政策,证明人才引进与国力增长的因果关系。

三、论证分析

题目:分析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案:

1. 举例论证:列举四君重用客卿的史实

2. 对比论证:客卿贡献与逐客危害形成对比

3. 因果论证:说明任用人才与国家强盛的因果关系

解析:多种论证方法综合运用,增强说服力。

四、拓展运用

题目:《谏逐客书》的人才观对当今有何启示?

答案示例:

1. 人才流动促进文明交流

2. 开放包容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

3. 用人应当唯才是举,不论出身

解析:需结合原文核心观点,联系现实展开论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