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原文和鉴赏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原文和鉴赏

时间:2025-08-16 11:45:01

孟郊《登科后》原文与鉴赏:从"春风得意"看唐代士子心态

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以酣畅笔墨抒写金榜题名之喜,诗中"春风得意马蹄疾"成为千古名句。本文通过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深度解析,揭示科举制度下文人命运的戏剧性转变。

原文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

往昔困顿的日子不值一提

今日纵情欢畅思绪无边

春风中志得意满纵马奔驰

一日间赏遍长安城繁花

注释

龌龊(wò chuò):原指器量狭窄,此处形容处境困顿

放荡:此处指摆脱束缚后的自由状态

得意:出自《庄子·外物》"得意而忘言",指达到理想境界

长安花:双关语,既指帝都春色,又暗喻科举及第的荣耀

马蹄疾:化用《史记·项羽本纪》"骏马名骓,常骑之"典故

创作背景

贞元十二年(796年),46岁的孟郊第三次应考终于进士及第。此前他经历两次落第,生活困顿,曾作《落第》诗云"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刃伤"。唐代进士录取率不足5%,及第者可在曲江宴饮、雁塔题名,实现阶层跃迁。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前两句构成今昔对比,后两句通过动态场景强化喜悦

2. 语言艺术:"疾"字既写马速,更显心情急迫;"看尽"暗含多年压抑后的释放

3. 思想内涵:展现科举制度下文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命运转折

4. 艺术特色:以实写虚,将抽象情绪转化为可感的春风、骏马、繁花意象

鉴赏范文

范文一

《登科后》的狂欢叙事背后,隐藏着唐代科举文化的深层密码。诗人用"龌龊"与"放荡"的强烈反差,解构了士人"安贫乐道"的传统形象。马蹄踏过的不仅是长安街道,更是等级森严的社会阶层。清代学者纪昀批评此诗"气度浅狭",恰反证其情感的真实性——这正是一个长期压抑者突然释放的必然反应。

范文二

孟郊将瞬间的生命体验凝练成永恒诗行。"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夸张表述,建立在对时间密度的特殊感知上。科举及第这一刻,诗人仿佛从线性时间中抽离,获得俯瞰长安的上帝视角。北宋晁补之评价"其气完,其势遒",这种饱满的张力源自诗人46年人生积累的突然喷发。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龌龊(wò chuò)、放荡(dàng)

2. 文学常识:孟郊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属中唐苦吟诗派

3. 意象体系:春风(机遇)、马蹄(进取)、长安花(功名)

4. 艺术手法:今昔对比、虚实相生、以景结情

5. 思想内涵:反映科举制度对文人心理的深刻影响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简答题

1、问:"春风得意马蹄疾"如何体现情感表达?

答:通过春风、骏马的动态意象,将抽象的喜悦具体化。"疾"字双关,既写马速更显心情急切。

解析:典型的情景交融手法,符合"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创作规律。

2、问:诗中"长安花"有何深层含义?

答:既指长安城实际春花,又象征科举及第的荣耀,暗含"曲江宴饮"的唐代科举习俗。

解析:需结合唐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特殊社会语境理解。

3、问:前两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答:今昔对比手法。"龌龊"与"放荡"形成强烈反差,突出命运转折的戏剧性。

解析:这种二元对立结构是孟郊诗作的典型特征,亦见《游子吟》"慈母手中线"的对比。

二、选择题

1、"龌龊"在本诗中的意思是:

A. 品行不端

B. 处境困顿

C. 衣着邋遢

D. 心胸狭隘

答案:B

解析:此处特指科举落第时的窘迫境遇,需结合语境判断。

2、下列哪项不是本诗的艺术特色?

A. 今昔对比

B. 托物言志

C. 虚实相生

D. 以景结情

答案:B

解析:本诗属直抒胸臆的抒情诗,未采用托物言志手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