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刘禹锡《秋词》原文与赏析

刘禹锡《秋词》原文与赏析

时间:2025-08-21 12:30:02

刘禹锡《秋词》原文与赏析

《秋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言绝句,以颠覆传统悲秋主题的豪迈笔调,展现诗人豁达的人生观。本文将通过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多角度解析,揭示诗中蕴含的哲理与艺术魅力。

原文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总因秋天感到寂寥凄凉,

我却说秋日风光胜过春朝。

一只白鹤冲破云雾直上晴空,

将我的诗情也引向九霄云外。

注释

寂寥(jì liáo):寂寞空虚,指传统文人悲秋情绪。

春朝(zhāo):春天的早晨,象征生机勃勃。

排云:冲破云层,形容鹤飞之势矫健有力。

碧霄(bì xiāo):青天,喻指高远境界。

艺术表现:以“鹤”的意象打破秋的萧瑟,用“排”“引”等动词强化动态美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禹锡贬谪朗州期间。唐代文人多借秋景抒写失意,刘禹锡却一反常态,以昂扬笔调表达对逆境的不屈。其早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长期被贬,诗中“鹤”的孤高正是诗人精神的自况。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两句对比传统与自我观点,后两句以景证理,层次分明。

2. 语言:用“胜”“排”“引”等词强化力度,短促音节体现豪迈气概。

3. 思想:突破“悲秋”窠臼,展现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4. 艺术特色:虚实结合,鹤的实写与诗情的虚写相映,开拓意境。

鉴赏范文

范文一

《秋词》的革新精神体现在对传统审美范式的颠覆。刘禹锡将秋日塑造成充满力量的时空,“鹤排云上”的意象不仅是对自由的渴望,更是对自身政治理想的隐喻。鹤的孤独与高洁,恰如诗人在贬谪中坚守的品格。末句“诗情到碧霄”以夸张手法,将个人情感与天地交融,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范文二

此诗的艺术张力源于矛盾修辞。首句“悲寂寥”与次句“胜春朝”形成强烈反差,后两句通过视觉转换(地面至天空)完成情感升华。鹤的形象兼具动态美与象征性,其“排云”之力暗含诗人对抗命运的姿态。全诗仅28字,却构建出宏大的精神宇宙,堪称中唐绝句的典范。

关于《秋词》的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寂寥(jì liáo)、碧霄(bì xiāo)。

2. 文学常识:刘禹锡属中唐“诗豪”,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3. 意象分析:“鹤”象征高洁志向,“碧霄”代表理想境界。

4. 哲理要点:反对盲目追随传统,强调独立思考的价值。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排云:__________

(2)碧霄:__________

答案:

(1)冲破云层

(2)青天,高空

二、主旨理解

题目:诗中“我言秋日胜春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案:表现诗人对传统悲秋主题的否定,以积极视角赞美秋日的壮美,反映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艺术效果。

答案:通过“鹤”的孤高形象与“排云”的动势,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将抽象诗情具象化,同时隐喻诗人不屈的精神追求。

四、比较鉴赏

题目:对比杜甫《登高》与刘禹锡《秋词》中的秋景描写差异。

答案:杜甫以“风急天高猿啸哀”渲染秋的悲凉,体现忧国情怀;刘禹锡则以“鹤排云上”突出秋的昂扬,强调个人意志的超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