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李白《早发白帝城》原文与赏析

李白《早发白帝城》原文与赏析

时间:2025-08-24 08:15:02

李白《早发白帝城》原文与赏析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所作,以轻快的笔调描绘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传递出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多角度解析这首千古名作。

原文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告别笼罩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千里之外的江陵一日即可到达。

长江两岸猿猴的啼叫声尚未停歇,

轻快的小船已穿越了万重山峦。

注释

【朝辞】清晨告别。"朝"读zhāo,指早晨。

【白帝城】在今重庆奉节,瞿塘峡口,地势险要。

【彩云间】形容白帝城高耸入云,云雾缭绕。

【江陵】今湖北荆州,距白帝城约六百公里。

【猿声】三峡多猿,其声凄厉,古人常以此衬托行旅之愁。

【万重山】极言山峦之多,并非实指。

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时突闻赦免消息。诗人立即调转船头东下,在返程途中写下此诗。此时李白已58岁,历经政治挫折后,仍保持豪放不羁的个性。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全诗四句,起承转合自然。前两句写出发时的场景与心情,后两句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对比,展现舟行速度之快。

2. 语言艺术:运用夸张手法,"千里""一日""万重"等词形成强烈反差;动词"辞""还""过"连贯有力,增强动态感。

3. 情感表达:表面写景,实则抒怀。猿声凄厉反衬诗人欢快心情,万重山阻隔象征人生困境的跨越。

4. 意境创造:彩云、猿声、轻舟等意象组合,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三峡行旅图,体现盛唐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是速度感的营造。"千里江陵一日还"打破时空常规,"轻舟已过万重山"更是将物理距离压缩到极致。这种夸张手法并非单纯追求艺术效果,而是诗人内心愉悦的外化表现。获赦后的李白如出笼之鸟,眼中的山水都变得轻快起来。猿声这一传统愁苦意象在此被赋予新意,成为反衬诗人欣喜之情的背景音。

范文二

李白此诗暗含深刻的人生哲理。白帝城至江陵的水路,实则是诗人精神世界的隐喻。前两句展现突然获得自由的惊喜,后两句揭示超越困境后的从容。万重山的阻隔与轻舟的穿越,构成张力十足的意象对比。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正是李白历经磨难后精神境界的写照,体现盛唐文人特有的乐观与豁达。

关于《早发白帝城》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朝(zhāo)、辞、猿(yuán)、啼(tí)、轻舟

2. 文学常识:七言绝句、浪漫主义风格、创作于安史之乱后期

3. 艺术手法:夸张(千里一日)、衬托(猿声衬欢情)、意象组合(彩云/猿声/轻舟)

4. 思想情感:表达遇赦后的喜悦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 名句赏析:"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象征意义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朝辞:__________

(2)还:__________

答案:

(1)清晨告别

(2)返回

解析:注意古今异义,"还"在此不作"还有"解。

二、主旨理解

问:"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通过凄厉猿声与轻快行舟的对比,表现诗人遇赦后轻松愉悦的心情,展现超越人生困境的豁达胸怀。

解析:注意意象的对比作用和情感的反衬效果。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李白《早发白帝城》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情感表达异同。

答案:同:都表达突然获释后的狂喜之情。异:李白诗侧重表现个人精神的解脱,充满浪漫想象;杜甫诗更关注家国命运,体现现实主义特色。

解析:两诗同为"生平第一快诗",但风格迥异。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朝辞白帝彩云间"的艺术表现力。

答:以"彩云间"烘托白帝城地势之高,暗示诗人精神境界的提升;"朝辞"点明时间,与后文"一日还"形成呼应,奠定全诗轻快的基调。

解析:注意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的结合。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人生启示?

答案示例:启示人们面对困难时要保持乐观心态,暂时的阻碍终将被跨越;也提醒我们换位思考,跳出困境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解析:古诗名句的现代解读要结合具体语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