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徐志摩《陌上花开》原文及赏析

徐志摩《陌上花开》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5-09-15 10:57:01

徐志摩《陌上花开》原文及赏析

《陌上花开》是徐志摩以古典意象抒发现代情感的代表作,融合了田园诗意与个人哲思。本文将呈现原文、白话译文、创作背景及多角度鉴赏,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语言艺术与精神内核。

原文

陌上花开

徐志摩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若待花开尽,空折枝头意。

春风不解语,何事乱翻书。

莫道行人早,更有早行人。

译文

田间的小路旁野花盛开,你可以慢慢归去。

若等到花朵凋零,徒留折枝的遗憾。

春风不懂言语,为何胡乱翻动书页。

别说赶路的人出发得早,还有更早的行人。

注释

陌上花开:“陌”指田间小路,化用吴越王钱镠“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典故,暗含对自然与生活的眷恋。

空折枝头意:“折枝”象征徒劳的挽留,表达对易逝美好的怅惘。

春风不解语:拟人手法,写春风的无情反衬诗人内心的孤寂。

更有早行人:隐喻人生际遇的不可预知,深化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924年徐志摩任教北京大学期间。彼时他深受泰戈尔自然哲学影响,又经历与林徽因的情感纠葛,诗中“陌上花开”的恬淡与“空折枝”的哀愁,恰是其矛盾心境的投射。

作品解析

1. 结构:四行诗分两阕,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抒情议论,由实入虚。

2. 语言:白话语汇与古典句式交融,“缓缓归”“不解语”兼具口语韵律与诗性张力。

3. 思想:表层写春光易逝,深层探讨现代人在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精神困境。

4. 艺术特色:以简驭繁,用“折枝”“翻书”等日常意象承载厚重哲思。

鉴赏范文

范文一:古典意象的现代转译

徐志摩将钱镠的典故剥离原语境,赋予其个体化抒情色彩。“陌上花开”不再是君王对妃子的柔情,而是知识分子对自然的朝圣。后两句陡然转折,“春风不解语”的质问,揭示人与自然疏离的现代性主题。全诗以传统田园为壳,内核却是存在主义的孤独。

范文二:刹那与永恒的辩证

诗中隐含两组时间维度:花开的短暂与“缓缓归”的绵长,行人“早”与“更早”的竞速。徐志摩以举重若轻的笔触,捕捉到工业文明时代人对时间流逝的焦虑。“空折枝头意”一句,既是对古典“惜春”主题的继承,又暗含对功利主义的批判,展现诗人对生命本真的守护。

关于《陌上花开》的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陌(mò,田间小路)、缘(yuán,因为)、折枝(zhé zhī,折取花枝,喻徒劳)。

2. 文学常识:徐志摩新月派代表,主张“三美”理论;此诗体现其“音乐美”与“绘画美”的结合。

3. 意象分析:“花开”象征美好易逝,“春风”象征无常力量,“早行人”暗指命运不可控。

4. 知识全解:需掌握钱镠典故原意及徐志摩的化用意图,理解20世纪2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陌上:__________

(2)不解语:__________

答案:

(1)田间小路旁

(2)不懂得说话

解析:“陌”需联系农耕文化背景,“不解语”是拟人手法,不可直译。

二、主旨理解

题目:简析“莫道行人早,更有早行人”的哲理内涵。

答案:揭示人生竞争中永远存在更超前者,暗含对现代社会焦虑的反思。既劝人豁达,又流露无奈。

解析:需结合徐志摩留英经历及当时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作答。

三、比较鉴赏

题目:对比徐志摩《陌上花开》与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花”意象。

答案:徐诗的花承载古典愁绪,是旁观客体;海子的花象征生命狂欢,是主体精神的投射。前者含蓄节制,后者热烈奔放。

解析:需指出两首诗分别代表的20世纪早期与晚期诗歌审美差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