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秋夜曲》唐诗赏析:桂魄初生秋露微的幽寂与深情
《秋夜曲》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含蓄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孤寂的心境和对远方之人的思念。本文将提供原文、译文、注释、创作背景及深入鉴赏,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首经典诗作。
《秋夜曲》原文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译文
新月刚刚升起秋露微微,
轻薄的罗衣已显单薄却未更换。
夜深人静仍深情弹奏银筝,
心中害怕空房不忍独自归去。
注释
桂魄:月亮的别称,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
初生:指新月刚升起。
秋露微:秋天的露水轻微,暗示夜深。
轻罗:轻薄的丝织衣物。
银筝:装饰精美的筝,古代弹拨乐器。
殷勤弄:深情地弹奏。
心怯:心中害怕。
空房:空荡荡的闺房。
创作背景
王维晚年隐居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这一时期,反映了诗人独居时的孤寂心境。唐代社会开放,文人多与歌妓往来,诗中"银筝"意象或暗示着对某位歌妓的思念。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四句依次写景、写人、写事、写情,层层递进。
2. 语言艺术:运用"桂魄""银筝"等精美意象,语言含蓄典雅。
3. 情感表达:通过"未更衣""殷勤弄""不忍归"等细节,委婉传达孤寂之情。
4. 艺术特色:以景衬情,借物抒怀,体现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鉴赏范文
范文一
《秋夜曲》以精巧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夜思人图。首句"桂魄初生秋露微"既点明时间,又营造清冷意境。诗人不直言思念,而是通过"轻罗已薄未更衣"的细节,暗示主人公因心事重重而无心添衣。后两句转折写弹筝不寐,"心怯空房"四字道尽孤寂。全诗无一字直抒胸臆,却通过景物与动作的描写,将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范文二
王维此诗展现了其晚期诗歌的典型风格。诗中"桂魄""银筝"等意象精美雅致,体现了贵族化的审美趣味。"夜久殷勤弄"的细节描写,既写出时间的流逝,又暗含情感的执着。末句"心怯空房不忍归"以心理描写作结,使全诗的情感达到高潮。这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正是王维诗歌艺术的精髓所在。
关于《秋夜曲》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与读音:桂魄(guì pò)、银筝(yín zhēng)、殷勤(yīn qín)
2. 文学常识:王维"诗佛"称号,山水田园诗派代表
3. 知识要点:诗中借景抒情的手法,细节描写的作用
4. 意象意境:桂魄、秋露、银筝等意象营造的幽寂意境
5. 艺术特色:语言含蓄典雅,情感表达委婉深沉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桂魄:__________
(2)殷勤:__________
答案:
(1)月亮的别称
(2)深情地
二、主旨理解
1、问:"轻罗已薄未更衣"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答:表现了主人公因思念而心不在焉、无心添衣的惆怅心理。
2、问:诗中"心怯空房不忍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主人公害怕独处、思念远方之人的孤寂之情。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银筝夜久殷勤弄"一句的艺术表现力。
答:通过"夜久"表现时间的流逝,"殷勤弄"展现主人公借弹筝排遣寂寞的深情,以动作描写含蓄表达内心情感,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