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的文学解读与教学探析
本文解析唐代诗人孟浩然《耶溪泛舟》中的名句"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创作背景及鉴赏五个维度,揭示其含蓄深婉的艺术特色与人生况味。
原文
《耶溪泛舟》
唐·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译文
夕阳余晖洒落水面,我轻摇船桨漫游溪中。
因爱这清澈水景,泛舟时何等从容惬意。
看见白发垂钓的老翁,还有新妆浣纱的少女。
彼此相望似曾相识,却只能含情脉脉无言相对。
注释
【落景】夕阳余晖。"景"通"影",读yǐng
【轻桡】轻摇船桨。桡读ráo,代指船桨
【容与】悠闲自得貌,典出《楚辞·九歌》
【脉脉】含情凝视貌,读mò mò,非"脉搏"之脉
艺术表现:末联以"相看-相识-不得语"的递进结构,通过视觉接触与语言阻隔的对比,强化人生际遇中的微妙情感
创作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作。诗人科举落第后寄情山水,在会稽若耶溪泛舟时,将仕途失意的孤寂转化为对寻常人物的诗意观照。南朝乐府《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描写方式对此诗有直接影响。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前六句铺陈场景,后两句聚焦人物,形成由景入情的典型唐诗结构
2. 语言艺术:"脉脉"双声叠韵,与"不得语"形成声韵对抗,暗含情感张力
3. 思想内涵:揭示人类普遍存在的"熟悉的陌生人"心理体验,早于现代社会学理论千余年
4. 意象运用:以"白首翁"与"新妆女"的年龄对照,暗示生命轮回的哲学思考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孟浩然将水墨画般的意境转化为诗句。夕阳、轻舟、老翁、少女构成层次分明的视觉画卷,而"脉脉不得语"六字突然打破画面宁静,让静态场景获得情感流动。这种处理手法与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异曲同工,都在寂寥中创造听觉或情感的"留白"。诗人捕捉到人际交往中最微妙的瞬间——那种似曾相识却又无法言说的怅惘,这种体验在当代地铁车厢、咖啡厅等公共空间依然反复上演。
范文二
诗句表面写偶遇场景,深层却暗含唐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白首垂钓"暗用姜子牙典故,暗示诗人对仕途的未忘情;"新妆浣纱"则令人联想西施故事,表达对纯真本性的向往。两个意象的并置,实则是诗人内心仕隐矛盾的外化。"不得语"三字尤为深刻,既指陌生人之间的社交禁忌,更隐喻寒门士子在科举制度下有志难伸的集体压抑。这种欲说还休的表达方式,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含蓄美学。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桡(ráo)、脉(mò)、景(yǐng)
2. 文学常识:孟浩然属山水田园诗派,与王维并称"王孟"
3. 艺术手法:白描手法、意象并置、以实写虚
4. 意境特征:冲淡自然中见深沉,符合司空图"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标准
5. 文化意象:垂钓翁(隐逸)、浣纱女(纯真)、若耶溪(西施故里)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容与:__________
(2)脉脉:__________
答案:
(1)悠闲自得的样子
(2)含情凝视的样子
二、主旨理解
题目:"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似曾相识却又无法交流的微妙感受,既包含对缘分的珍惜,又流露出现实隔阂的无奈。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孟浩然此诗与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答案:同:都描写陌生人相遇的场景。异:孟诗含蓄克制,通过眼神传递情感;崔诗直白热烈,以对话展开交流。前者体现文人雅士的含蓄,后者带有民歌的直率。
四、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现代生活,谈谈"脉脉不得语"的当代意义
答案示例: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们虽能随时联系却常陷入"点赞之交"的困境,诗句提醒我们真实的情感交流需要突破数字屏障,重建面对面的温情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