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初新志《马伶传》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马伶传》是明末清初文学家侯方域创作的传记散文,通过戏剧艺人马伶的传奇经历,展现其精湛技艺与职业精神,暗含对明末社会现实的讽喻。
原文
《马伶传》
侯方域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译文
马伶是金陵戏班的演员。金陵是明朝的留都,朝廷机构都在这里;又正值太平盛世,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的男男女女,络绎不绝。戏班中以演技闻名的有几十个,其中最著名的有两家:叫兴化部,叫华林部。
注释
1. 梨园部:唐代宫廷训练乐工的地方,后指戏班。
2. 留都:明朝迁都北京后,南京仍保留一套中央机构,称留都。
3. 桃叶渡:南京秦淮河畔的古渡口,相传因王献之在此迎接爱妾桃叶得名。
4. 趾相错:形容人多拥挤,脚趾相互交错。
创作背景
侯方域创作此文时,明朝已灭亡。他借马伶的故事,既表达对前朝的怀念,又暗讽南明小朝廷的腐败无能。马伶为演好严嵩角色,隐姓埋名到当朝宰相门下当仆役的细节,尤其耐人寻味。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采用倒叙手法,先写马伶复出后技艺突飞猛进,再交代其消失三年的原因。
2. 语言风格:简洁生动,如"趾相错"三字写出金陵繁华,"无论数十辈"凸显竞争激烈。
3. 思想内涵:通过艺人追求艺术极致的故事,揭示"生活是艺术源泉"的深刻道理。
范文一
《马伶传》最精彩处在于设置双重悬念。开篇不直接写马伶其人,而从金陵梨园整体写起,营造艺术氛围。继而点出两大戏班竞争,为下文马伶的失败埋下伏笔。当读者期待马伶如何雪耻时,作者却写他突然消失,三年后技艺精进。这种层层设悬的写法,既增强故事性,又深化主题——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深入生活。马伶为演好奸臣严嵩,甘愿隐姓埋名到相府为仆,这种艺术追求在今天仍具启示意义。
范文二
侯方域笔下的马伶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文中"金陵为明之留都"的交代,暗示故事发生在南明时期。马伶对艺术的执着,实则是遗民文人精神追求的写照。作者特别强调马伶观察宰相"久乃得之",暗指南明权臣与严嵩如出一辙的腐败。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既避免文字狱风险,又达到批判现实的目的。文中对金陵繁华的描写越热烈,越反衬出明朝灭亡的悲剧意味,体现侯方域"以乐景写哀"的高超技艺。
关于《马伶传》的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侯方域为明末清初"清初三大家"之一,本文选自《壮悔堂文集》。
2. 重点字词:留都(liú dū)、桃叶渡(táo yè dù)、趾相错(zhǐ xiāng cuò)。
3. 艺术手法:对比手法(马伶前后演技对比)、细节描写(观察宰相举止)。
4. 主旨思想:揭示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暗含对现实的批判。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趾相错:__________
(2)以技鸣: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人多拥挤
(2)凭借技艺闻名
二、主旨理解
题目:马伶为何要隐姓埋名到相府为仆?
答案:为真实观察权贵言行,提升演技,体现艺术创作必须深入生活的道理。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一句的作用。
答案:为后文写戏曲繁荣作铺垫,同时暗含讽喻,暗示这种"太平"实为虚假繁荣。
四、比较鉴赏
题目:《马伶传》与《柳敬亭传》在塑造艺人形象上有何异同?
答案:同:都突出艺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异:马伶侧重艺术追求,柳敬亭更多表现家国情怀。
五、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马伶传》,谈谈对"艺术源于生活"的理解。
答案示例:马伶为演好角色深入观察权贵生活,说明优秀艺术作品必须建立在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上。当代创作更应扎根现实,避免闭门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