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柳宗元 粤犬吠雪》注释,意译与解说

《柳宗元 粤犬吠雪》注释,意译与解说

时间:2025-09-08 15:30:01

《柳宗元·粤犬吠雪》注释、意译与解说

本文解析柳宗元寓言小品《粤犬吠雪》,通过注释、译文与背景分析,揭示其讽刺盲目无知的社会现象的核心主题,并附鉴赏范文与考试重点。

原文

《粤犬吠雪》

唐·柳宗元

粤犬吠雪,非雪也,声之似雪者。

蜀犬吠日,非日也,光之似日者。

译文

岭南的狗对着雪狂叫,其实那不是雪,只是声音像雪落下。

蜀地的狗对着太阳狂叫,其实那不是太阳,只是光芒像太阳照射。

注释

粤犬:岭南地区的狗,代指少见多怪者。"粤"为古百越之地。

吠雪:对雪吠叫。岭南少雪,犬见之惊异,暗喻认知局限。

声之似雪者:指雨声等与雪落声相似的自然现象。

蜀犬吠日:典出《汉书》,蜀地多雾,犬见日光而吠,强化讽刺效果。

创作背景

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目睹地方官吏愚昧专横,借寓言批判当时士大夫固守成见、排斥新知的陋习。其《三戒》系列皆含此意。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双句并列,以"粤犬""蜀犬"对举,形成互文见义的批判张力。

2. 语言艺术:用"吠"字贯穿全篇,拟声词强化讽刺效果,动词精准传神。

3. 思想内涵:揭示认知受地域经验限制的普遍困境,暗讽保守派排斥改革。

4. 艺术手法:以小见大,借日常现象喻指社会问题,体现唐代寓言"曲笔刺世"传统。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柳宗元以犬吠意象构建双重隐喻。岭南犬不识雪而吠,蜀犬畏日而吠,实写动物习性,虚指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本能排斥。文中"似"字尤为关键,暗示认知偏差源于经验局限。这种将哲学思辨融入生活观察的笔法,与其《黔之驴》一脉相承,体现中唐寓言"理趣"与"讽喻"的完美结合。

范文二

文本表层写犬吠异象,深层批判封闭心态。柳宗元被贬后对地域偏见体会尤深,永州见闻使其意识到:认知的狭隘性不分南北。作品通过"雪""日"两个经典意象,将空间局限升华为普遍人性弱点。结尾不置议论而余味悠长,这种"春秋笔法"正是唐宋寓言超越前代之处。

考试重点整理

字词读音:粤(yuè) 吠(fèi) 蜀(shǔ)

文学常识:柳宗元"永州八记"与寓言创作的关系

知识要点:唐代寓言发展脉络及代表作

意象分析:"雪""日"作为认知参照物的象征意义

核心思想:经验主义认知局限的哲学反思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粤:__________

(2)吠:__________

答案:

(1)古代岭南地区

(2)狗叫

二、主旨理解

问:"粤犬吠雪"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

答:讽刺人们因见识局限而盲目否定新事物的保守心态,暗喻改革受阻的社会现实。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粤犬吠雪》与韩愈《毛颖传》的讽刺艺术

答:柳文善用自然现象隐喻,含蓄深刻;韩文以拟人传记直刺时弊,锋芒毕露。前者重哲理启示,后者重现实批判。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声之似雪者"的表达效果

答:通过感官错位的描写,突出认知的主观性,为后文哲理铺垫。"似"字准确揭示误解根源。

五、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现实谈"粤犬吠雪"的启示

答案示例:提醒人们突破经验局限,以开放心态接纳新生事物。适用于科技创新、文化交融等议题。

相关文章: